登录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其十七》宋陈普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普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其十七》原文

金明池上绿衣儿,燮理阴阳焉用之。

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其十七

金明池上绿衣儿,燮理阴阳焉用之。 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

诗中提到的金明池位于今开封市,在宋代是皇家园林,为东京最大湖泊之一。至于“绿衣儿”,不过是当时人对其名称的一种约定俗成。金明池上的这些“绿衣儿”是何身份,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呢?作者并未细说,只说是调节天气,养育万物。这两句虽颇含哲理意味,却以调侃口吻出之,带有游戏笔墨的成分。“焉用之”表明诗人的不以为然。这种写法其实并不完全是对前文闲谈的重复,其中含有对“绿衣儿”及一般园丁活动的模糊想象。由此继续下去,忽然就发出了强烈的调侃嘲谑之音:“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梓、漆、桐、椅,皆是良木。诗人这“真可怪”的惊叹,与前面联系起来,分明是指“金明池上绿衣儿”之流,他们不致力于栽种桑梓育成良木,却去做什么“建国立家”的大梦。在作者的眼里,“建国立家”实在是一种近乎儿戏的滑稽可笑的举动。诗人这种思想当然是带有时代局限性的。但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使他具有那种可爱而又可笑的“天真烂漫”之气。这使得他的议论并不使人感觉沉重,反而在轻松中见其真率可喜。

至于对“不栽梓漆与桐椅”的原因和后果,诗人也不做正面解答,却轻轻点出:“甲兵未息仍征夫,仓箱尚恐填沟壑。”把战乱中兵不解甲、民不聊生的状况一笔勾出,令人神黯顿开。这样,就把上句不栽梓漆与桐椅的“可怪”之处给解释清楚了。这首诗的特点就是笔锋诙谐,议论幽默,妙趣横生。这正是作者艺术风格之一端。

现代文译文:

在金明池畔,那些穿着绿色衣服的园丁们,你们辛勤地栽种着花草树木,努力地调节着大自然的气候。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为了建立国家、成立家庭吗?真是奇怪啊!为什么不栽种那些能做家具、制琴弓的优良木材呢?战争没有停止,人们还在外边奔波,我怕这些努力只能装满人们的口袋而不能填饱人们的肚子。这就是他们奇怪的思维方式吧!不过在我看来,他们的思维方式正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