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普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咏史上·宣帝
陈普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这是一首咏史的诗,以宣帝刘询的经历为主题,表达了对孝道的看法。宣帝是汉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汉朝国力昌盛。然而,他的经历却也充满了曲折和痛苦。
首句“孝宣不召山阳守”,山阳守指的是汉朝时山阳郡的守,也就是地方官。孝宣不召山阳守,意思是说孝宣帝刘询并没有召回山阳郡守,也就是说他没有插手地方事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孝宣帝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看法。
第二句“痛在糟糠不下堂”,糟糠是指贫贱时所吃的东西,这里代指平民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孝宣帝对于自己的平民身份感到痛苦,他拒绝走出大厅,表明他对身份和地位的追求和对平民生活的忽视。这暗示了他对于政治和权力的欲望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第三句“家国莫先笞已子”,这句诗的含义是指,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不应该首先对自己的子女施加体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孝道和家庭教育的看法,他认为孝道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更是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最后一句“汉人空识抱成王”,这句诗的含义是指,汉朝的人们只是听说过抱成王的传说,而并没有真正了解他的品德和行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教育的看法,他认为历史只是一种传说和故事,真正的教育应该注重实际和实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孝道、家庭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看法。诗人在赞美孝宣帝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和品德的培养,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译文:
在古代,孝宣皇帝没有召回山阳郡的守,他对平民生活感到痛苦而不出大厅。作为一国之君的他不能以身作则对子女实施体罚的行为,只让汉朝人们记住抱成王的传说故事罢了。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