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陈普
井田学校竟终天,盐铁舟车讫万年。
隔绝古今萧与霍,空劳孔壁出尘编。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对于原文《咏史上·霍光》的赏析和译文:
咏史上·霍光
陈普
井田学校竟终天,盐铁舟车讫万年。 隔绝古今萧与霍,空劳孔壁出尘编。
霍光这一生都在井田和学校的笼罩下无声无息地度过,即使到了后世,盐铁之议,舟车之利,也都离不开万年的时限。横亘在古今之间,始终没有离开的是那个卓异而又蒙冤的萧望之和空自碌碌无为而终老的霍光自己。尽管努力去效法古人,但最终不过如尘土般的被编入孔壁之中。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霍光这一生都在井田和学校的笼罩下无声无息地度过,即使到了后世,盐铁之议,舟车之利,也都离不开万年的时限。这前两句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评论,指出霍光身后名节的孤危清苦,说明他本人和汉武帝时已完全隔绝了。然而像霍光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历史上一再出现呢?末二句以一种惋惜的心情指出这一切都是由于作者所不欲的“隔绝”所造成的。这两句表面上是对霍光的慨叹,实际上还是对当时朝政的批评。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而又委婉含蓄。作者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政治的评论融合在一起,使人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在表达方式上,这首诗又是多层次的,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政治的看法;而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又似乎是在借古讽今,批评汉代政治的失误;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更深层次上的对现实政治的批评。这种多层次的表达方式,使这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思想的深度。
译文:
井田制度、学校教育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盐铁之议、舟车之利也一直延续了上万年。 像霍光那样的人物在古今之间显得如此孤立, 虽然他曾经努力效法古代的贤能之人,但最终却像尘土一样被编入尘封的史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