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孟子·养心寡欲》宋陈普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普

《孟子·养心寡欲》原文

心体自然安用养,多因迷欲易成昏。

但能寡欲无私累,本体清明理自存。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心体自然安用养,多因迷欲易成昏。”此句表达的是人心的本体自然安和,无需再行培养。人心如天地之心,天然自足,自备至真至善,无需再外求再养生修炼,正是老子所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生存亡,亦十有三四”(《老子·道经·第十三章》),那些走错方向的行动皆由外界诱因而致使本真丢失。“多因迷欲易成昏。”何谓迷?为什么就使人乱了本来之心性了呢?当然是个人在生活中自己的心体并不在乎把玩适意放任而至迷乱。

“但能寡欲无私累,本体清明理自存。”此句说的是只要人能减少贪欲,无私心杂念牵累,本心清明自明,天理就在其中了。寡欲无私是养心正道,寡欲即能知足常乐,知足则不贪不求。知足常乐,乐则能安,安则能定。无私则无累,才能心地自然清明和虚静而进入虚无境地。总之此诗诗人把心性的培养全部回归到个人内心的修养功夫上来。同时这也是在解读儒家的诚其意、养心寡欲之道。其结论就是人们常说的那样:欲望少一些,精神世界就少一些疲惫和压力,多一点轻松和愉悦;欲望少一些,人生就会少犯很多错误或不犯错误,人生的路就少些荆棘或没有荆棘。所以人的内心欲望减少并不是一件坏事,应学会适度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并珍惜来之不易的人生幸福。

现在将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文:

心体的本性天然安和,无需刻意养护。多因贪欲杂念易使心性迷乱。只要减少贪欲和无私心杂念的牵累,本性的清明自然存在其中的自有的天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