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本作为宋代诗僧,其诗作虽传世不多,却展现了禅宗与文士诗学的独特交融。他的作品以简淡空灵见长,常通过自然意象传递禅理,如'云去竹堂空,鹤归松顶小'等句,既承袭晚唐清丽之风,又暗合北宋'以禅入诗'的审美取向。在江西诗派盛行之际,其创作保持了僧诗特有的超脱气质,与九僧、惠洪等共同构成宋代释子文学的重要支脉。虽影响力不及契嵩、重显等名僧,但其诗作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禅意表达,对后世'诗禅一致'理论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堪称两宋佛教文学中清雅一脉的代表。
释如本(生卒年不详),南宋诗僧。俗姓未详,浙江四明(今宁波)人,为临济宗杨岐派高僧大慧宗杲法嗣。早年出家于雪窦寺,后参学诸方,得法后住持明州天童寺。其诗作收录于《全宋诗》,现存十余首,多写山居修行之趣,语言清丽脱俗,如"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颇具林下风流。与诗人陆游、范成大多有唱和,陆游曾赞其"诗如冰玉净,语带烟霞香"。著有《如本禅师语录》,今已散佚。其诗风承袭晚唐体而自成一格,在宋僧诗中别具风致。
释如本(生卒年不详),南宋诗僧。俗姓及籍贯无考,主要活动于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初习儒业,后出家为僧,师事临济宗高僧,驻锡浙东天童寺。与诗人陆游、范成大多有唱和,尤以《答陆放翁见寄》诗闻名。其诗清丽脱俗,多寓禅理,时人评其"得句如得髓"。晚年退隐四明山,结茅静修,有《寒山子诗注》传世,今仅存辑佚诗三十余首。杨万里《诚斋诗话》称其"诗带蔬笋气而不酸,含钟磬音而不亢",可见其诗僧本色。
释如本是南宋诗僧,其诗作散见于《全宋诗》等文献中。代表作有《颂古四首》《题壁》等,其中"万法归一一何归,只贵惺惺着意疑"等句广为流传。其作品特点鲜明:一是充满禅理机锋,常以日常景物阐发佛法真谛;二是语言简净自然,善用白描手法,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三是意境空灵超脱,体现"不立文字"的禅宗美学。作为方外诗人,其诗作既保持僧人本色,又兼具文人雅趣,在南宋僧诗中有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