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朱敦儒
山晓鹧鸪啼,云暗泷州路。榕叶阴浓荔子青,百尺桄榔树。
尽日不逢人,猛地风吹雨。惨黯蛮溪鬼峒寒,隐隐闻铜鼓。
卜算子·山晓鹧鸪啼
山晓鹧鸪啼,云暗泷州路。榕叶阴浓荔子青,百尺桄榔树。
尽日不逢人,猛地风吹雨。黯淡蛮溪鬼峒寒,隐隐闻铜鼓。
朱敦儒的这首词《卜算子·山晓鹧鸪啼》,虽不似以往词那样描绘豪华场面、壮丽山川,然而借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色和鲜明的形象,将南国风光一幕幕展现出来。宋代善感诗人见花落鸟啼便能伤情,更何况这鹧鸪悲啼和铜鼓之声呢?
上片写晓行山间,阴雨骤至的情景。首句“山晓鹧鸪啼”直接点题。“鹧鸪啼”三字是直赋其声,并带有一定的感情寄托。“云暗泷州路”两句,词人又直接以景寓情,或写眼前所见,或写耳中闻知,无论地名的借用和借景抒情的手法,都体现了词的技巧活脱。在古代,泷州是岭南地区瘴疫流行的地方。那儿道路崎岖,云暗雾缭,“黯然魂销”,使人望而生畏。“榕叶阴浓”二句是继续正面描写晓行山间所见景致,用“百尺桄榔树”烘托“山晓”中的“山”之幽深,此二句承上启下,使上片的“云暗”句和下片的“蛮溪鬼峒”连接自然。
下片由写景转向抒情,暗写了晓行山中道逢雨而不知所措的困境。“尽日不逢人”二句承上启下,既呼应上片的“云暗”,又为下片的“鬼峒寒”作铺垫。“猛”字甚妙!猛风、暴雨、冷暗、凄寒扑面而来,突出了环境的险恶。词人被这险恶压顶,而又要急急赶路,“蓦地一声雷”,在惊惶之中又添一层凄清感。
结尾二句:“惨黯蛮溪鬼峒寒,隐隐闻铜鼓。”以景结情,其“寒”字烘托心境,“闻铜鼓”而呼回悲惨凄清之境,声韵悠悠传响,意境又转悲凉雄浑。词人在此首词中通过对晨行山间的亲身感受和身临的环境,描绘出一幅幽深鬼黯、阴惨清冷的图景。从中寄寓了词人忧国伤乱、哀怜百姓的心境。词人把笔触直接伸向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了自然景物和主观情感的和谐交融。透过这旖旎之景传达出了乐观积极的心态,愁然而脱俗的气韵尽蕴于其间了。整首词风光、情趣以及蕴含之情感乃合炉为一体给人深远的新颖别致之感。更兼层次清楚舒缓有致的艺术特色使人玩味不已。这种精神却是从独有的辛派作风中流淌出来的。
现代译文:
晨曦初现鹧鸪啼叫,泷州路上浓云密布。榕树下的绿荫浓郁,青色的荔枝挂满枝头,桄榔树高耸百尺。整日碰不上一个人,突然间猛风吹大雨如注。
在阴暗的蛮溪鬼洞里颤抖,隐隐地听到敲击铜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