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蔡襄
荔子凝丹摘晓鲜,江南来路与云连。
托根曾是三山下,结实应归万木先。
乡国远携甘旨重,宴堂分翫色香全。
清才仍更传新唱,一一骊珠照眼圆。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蔡襄的这首七律《和曹殿丞寄荔支》,以荔枝入题,以情寓物,借物抒情,物态毕现,人情尽显。诗中寄予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荔枝的喜爱。
首联“荔子凝丹摘晓鲜,江南来路与云连。”直接描写荔枝,选取了荔枝最为人所赞赏的颜色——红熟的颜色——作为描绘的重点。红通通的荔枝犹如凝聚着的一团火球,晶莹凝重,让人垂涎欲滴。同时,“凝丹”二字以早春之晨的朝阳照耀下的荔枝为喻,使本来不易睹其芳容的荔枝显得非常生动形象,并透露出一种清新之气。荔枝树在福建虽然随处可见,但在地处中原的北方地区的人们还是颇为罕见的。而江南更是迷蒙美丽,来路与云相连,让思乡的人儿更为心动。一句“与云连”,就将诗人那赏友爱友恋恋不舍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语浅而情深。
颔联“托根曾是三山下,结实应归万木先。”这两句是议论,是对荔枝的来历和结果的解说。原来这棵荔枝树曾生长在“三山下”,也就是生长在“繁华三岛”,这是荔枝的老家,是它的根源所在。它曾经历过风调雨顺,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的盛景。如今虽已移植到远离三岛的地方,但万木先结果的道理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意:蔡襄是随着政和贡荔制度的产生而踏上仕途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为皇帝献上最美好的东西——诗词歌赋、金石字画、奇花异草、美果佳肴等等。这是一种悲哀。这句也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作好自然衔接。
接下来四句转写寄荔之事。“乡国远携甘旨重,宾友分玩色香全。”“乡国”二句点明荔枝来自送友之地——福建。“甘旨重”和“色香全”相对举,“甘旨”可以理解为美味的果实,“色香全”则侧重于外表的颜色美丽。这两句一方面说明诗人非常珍视友人的情谊,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荔枝本身的魅力。尽管路途遥远,但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你带来的荔枝色香俱全,意义更为深远。“清才仍更传新唱,一一骊珠照眼圆。”蔡襄曾与曹颜亮等人唱和多首诗作,这里特别提到“清才”并赞美他唱的新诗如绝世明珠一样圆润美丽。“骊珠”,产于骊龙的眼中,世界之最的一种珍珠。用来比喻作诗能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在这里也暗示了曹殿丞寄荔之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的首联描写早春清晨时的景象,“凝丹”一词以红日当空时的朝阳照耀下的荔枝为喻写出荔枝之鲜美;颔联通过议论阐明荔枝的由来与万木先结果的道理 ,暗含诗人自身处境与悲凉;颈联写远方友人赠以江南刚摘的新鲜荔枝,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尾联赞美友人的诗作如绝世明珠一样圆润美丽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谢意。全诗清新流畅 ,层次分明 ,首尾呼应 ,给人回味之余韵无穷 。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荔枝为线索组织材料,情感真挚动人。诗人运用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以及对江南荔枝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