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李阁使新种洛花》宋蔡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蔡襄

《李阁使新种洛花》原文

堂下朱阑小魏红,一枝浓艳占春风。

新闻洛下传佳种,未必开时胜旧丛。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为您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蔡襄的这首诗,是他见到好友李阁使新种的一丛洛阳牡丹时所写的赞美之词。诗歌运用轻松洒脱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新种的洛阳花之美,而且还充满理趣。

第一句的点题“堂下”,有人以为是作宾语,如近人曾国藩等即如此,谓“花种堂下,方能一一见之”。这未免误解。因为此句与下句“小魏红”中的“魏红”,配合紧密。魏红者,魏地所产之红花也。洛阳以白花著称,牡丹少红品种,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洛阳红牡丹出王屋山中,绝奇丽,今种者殊不广”,“洛阳堂下牡丹开者皆是魏红,其白者遂不甚香。”李阁使种花之“堂下”有“小魏红”,说明这丛牡丹是由他从王屋山引进的。当然只有近处新种之花才可能亲自管理,“堂下”之花才可能精心培育。这新种之花特别引人注意。

第二句“一枝浓艳占春风”,写新种牡丹之美。“浓艳”二字用得极好,它色彩浓烈,风姿绰约,形神俱似,极有风采。“占”字更是妙不可言。它既表明这丛牡丹花气势之旺盛,“满园花开闹春风,唯我此枝最称宠”;又揭示花本身精神面貌;充分展现了这枝花开得十分繁茂,而且在强劲的春风中生机勃勃,香气沁人。这说明作者是推崇这一美丽的姿容的神气所慑服也。“浓艳”无疑是色彩之美、体态之美;不过仅仅止于此是平庸的。这首诗高明之处在于“新闻洛下传佳种,未必开时胜旧丛”。洛阳牡丹以历史著称于世。新种的花固然可喜,但未必比历史名品更为出色。言外之意是自己的咏花诗可以给洛阳牡丹增添异彩。

这首诗运用轻松洒脱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新种的洛阳花之美,而且还充满理趣。它说明新事物固然可贵可爱,但未必马上就能超过一切;而一切事物则本来就存在于自己本身之中,等待新事物的发现和发扬光大。这种理趣是值得欣赏的。当然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

译文: 李阁使新建的堂屋下的院子里有从魏地引进的一片红色的花朵。占据着春日的暖风绽放出一片艳丽的姿容。它的光彩是刚刚在洛阳下传入的好品种,开起来也未必会比以前的牡丹丛差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