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蔡襄
郡楼瞻东方,岚光莹人目。
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
云深翳前路,树暗迷幽谷。
朝鸡乱木鱼,晏日明金屋。
灵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
飞毫划峭壁,势力勿惊触。
扪萝跻上峰,大空延眺瞩。
孤青浮海山,长白挂天瀑。
况逢肥遯人,性尚自幽独。
西景复向城,淹留未云足。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游鼓山灵源洞
蔡襄
郡楼瞻东方,岚光莹人目。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 云深翳前路,树暗迷幽谷。朝鸡乱木鱼,晏日明金屋。 灵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飞毫划峭壁,势力勿惊触。 扪萝跻上峰,大空延眺瞩。孤青浮海山,长白挂天瀑。
此诗记述了作者游览福州西郊鼓山的情景。诗的开头写作者登上郡楼眺望东方,旭日东升,岚光莹然。以下转入记游鼓山的经过,“乘舟逐早潮”,说明起早赶潮的目的。“十里登南麓”,点明游灵源洞的路径。随着路径的加深,林木也渐次荫郁,“云深”、“树暗”两句用笔精细。“石屋朝鸡”的描写富有地方风情,“木鱼”、“金屋”两句也对比鲜明。“灵泉”、“清吹”后续写景致,暗中却流露出怀古之情。“扪萝跻上峰”后转入对洞中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洞中的空旷、清寂之感,也暗示了游者的感受。“大空延眺瞩”之后结束全诗,眼前得到了尽情的观赏。
全诗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游踪为线索,先总后分,起以“瞻东方”总述出发早晨对日出景色的企望和因日起早而满怀期待、精神振奋的心绪,中间记游行时一路看所看到的山云诡谲变幻的奇幻景光。各段结尾处都有对主体景观的刻画刻画,后半篇主体描写上采用了以动衬静和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最后表达了流连山景的愉悦心境和豁然开朗的自豪感。
现代文译文:
早上登上郡楼,放眼望去,东方一片莹润之光。乘着小舟追逐早潮,经过十里河滩,登上鼓山的南麓。前方的云雾遮住了通向山里的路,幽深的树林使山谷变得朦胧神秘。山鸡的报晓声和僧人们的木鱼声交织在一起,太阳照亮了山中的房屋。灵源洞流出的泉水澄澈清亮,风吹竹林发出的响声仿佛美妙的笛音。泉水在峭壁中穿流,似乎具有强大的力量把峭壁刻画得如此峻峭峻峭有力。我攀着萝莱一步步登上山顶,放眼望去,一片空旷开阔之景。远处山色幽深,近处瀑布垂挂。今天能有这样的游玩机会,真是太好了。从鼓山下来后,我又来到城中,但心中还留恋着刚刚游玩过的美景,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