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韩维
达命期顺受,务德其勉修。
诚已有要道,兹外非所求。
使君名是庵,可谓善自谋。
端居若无营,志业日以休。
心端物自正,化行速如邮。
野辟岁有获,庭虚讼无留。
民俗兴礼让,闾阎息奸偷。
查以报上恩,可以嗣先猷。
倘异地此道,则为是庵羞。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韩维的《寄题黄州德厚庵》是一首寄寓深意的诗,他通过赞美黄州德厚庵的主人的生活方式,传达出他对和谐社会、礼让民俗的期待和对朝廷的忠诚。诗中描绘了黄州德厚庵主人达命顺受、修身务德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高度赞赏。
首两句“达命期顺受,务德其勉修”,是对生活和道德的深刻洞察。这里韩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即人的命运是通过自己的顺受来决定的,而不是通过外界的强求。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希望人们能够以此为勉励。
接下来的“诚已有要道,兹外非所求”,表明韩维认为真正的要道在于内心,超越外在的形式和追求。他赞美使君的名称为庵,称赞主人善于自我谋划,过着无为而治的生活,使自己的志向和事业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端居若无营,志业日以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表达了韩维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他指出,内心端正,万物自然端正;教化推行迅速如邮,这说明社会和谐、公正的理想状态是可以通过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来实现的。
“野辟岁有获,庭虚讼无留”两句描述了这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社会效果,即乡村开垦扩大,收成年年丰收;庭前空旷,无争讼停留。这进一步证明了韩维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民俗兴礼让,闾阎息奸偷”两句描绘了这种生活方式对民俗的影响,礼让之风兴起,民间秩序安定。这表明韩维认为,通过道德的实践和内心的修养,可以改变社会风气,实现真正的和谐。
在结尾,“查以报上恩,可以嗣先猷”,表达了韩维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待。如果这种生活方式得以推广,那么德厚庵的主人将为此感到自豪。
总之,《寄题黄州德厚庵》表达了韩维对和谐社会、礼让民俗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朝廷的忠诚。他的诗传达了一个信息:真正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和谐的关键。这首诗在黄州等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