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韩维
鄙生秉愚尚,与世实龃龉。
寄身轩裳内,懒惰众不数。
朅来西都游,获并丞相府。
命驾多从君,载酒即得侣。
洛水南北涯,胜事著自古。
名园蔼相望,香刹屹时睹。
最怜薛家溪,架阁在西浒。
浑流激石来,知自嵩少雨。
如从柁楼下,夜听潮生浦。
采珠樱在盘,剥玉笋登俎。
杂花虽云晚,红白尚可取。
兴来倒冠巾,万中一尘土。
想在京辇日,耳目塞如堵。
出憎车马喧,坐厌名利语。
幸兹清景对,醉死亦吾所。
同晏著和饮薛园坐中赋
韩维
鄙生秉愚尚,与世实龃龉。
寄身轩裳内,懒惰众不数。
西都游日久,重得丞相府。
命驾多从君,载酒即得侣。
洛城花木繁,胜事自古有。
名园信交驰,香刹迥回骤。
嘉言笑薛园,架阁景宛旧。
见石渠排激,知自山云受。
宛然如陈船,夜听水西牡。
击盘取一欢,明月窥丈布。
带酒自欣欣,万中一何苦。
幸兹清景娱,得尽天地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闲居之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与友人晏著在薛家溪饮宴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厌弃仕途名利,渴望闲适的情趣。全诗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流畅自然。诗人通过对薛家溪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我自认为愚昧与世人不合时宜,
寄身于轩车官场觉得很不自由。
懒散的人往往被世人所轻视,
来到西京(洛阳)任职得到了丞相的照顾。
每次相聚我总是多蒙君光顾,
载着酒咱俩就能成为同游的伴侣。
洛城南北两岸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美好的事情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名园园林交相辉映令人神驰,
香刹寺庙屹立于秀丽山川。
我非常喜爱那薛家溪架阁之处的风光: 浑沦的流水拍击着河岩来也汹汹兮去也纷纷 。峡谷之间若有浪花激起只见江流,——浩荡的气势恰如嵩山的霖雨阵阵。(想象好像随侍船之下)回忆当年曾在桥头(即柁楼)听过涨潮的声响(浦-通浦),暮色苍茫的河面晚潮阵阵送晚阴(浦一作浦)。菜盘里有樱桃吐露出红唇,美食盘中呈现着翡翠般的嫩笋。虽有晚春花卉的凋落(晚花零落红甚),然而红白花朵尚可令人欣赏。兴致来了便倒冠饮酒不戴帽,醉眼观花只见落英缤纷如尘土万朵(冠一作尘)。想当年京师之中车马喧闹不堪,而我却憎恶这种繁嚣厌恶那些名利之谈。幸好有此清幽景色相对照,醉生梦死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呵! 唉呀快抓紧今日的良辰美景——要尽情玩赏享受拚命地欢聚片刻尽情欢笑;恐怕到明天就会老之将至了;春去秋来光阴短暂寿命无多--到哪里再寻今日欢聚之所的欢乐啊! 这绝不是简单重复昔人所写“东园桃李花开日,正是当年携手来”(杜甫《重别李评事》)一诗的艺术手法,而仍是极写薛家溪的特殊可爱之处,也是写出对今日知己相逢的喜悦之情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真是乐极矣。所以用词一转而为——万金!但也真的会值得哩!你为什么不约我一同痛饮一个醉倒而又复如何的境界哩?实际上表现的仍是一种及时行乐思想-跟“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诗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哟!)基本上属于同一类的思想情绪的表现(二者的思想实质相近但实际内容有一定区别请读者自己加以判断领会),可见唐代与北宋的不同价值取向真可谓细微有别(不要忘了欧阳修著名的有送稿也是出自苏轼信意的古诗或乐府只不过意境相对低卑含蕴有所不及罢了):李白当遭逢挫折困厄之际乃是作喝酒以度残生思想准备的但表达的角度往往隐约含而不露------他是横发而吟但是更纵收然后急写就算写成主观酒徒又未尝不是识见非凡洒脱不群的文雅佳人才子呐~~实际上我们在诸多酒谚、词曲等等屡屡听到痛快淋漓浩气凛然的说出“一醉解千愁”的时候恰恰正是那些酒中豪杰、儒雅之士(当然也不排除某些自诩豪杰的人其实乃属庸俗不堪之辈)对及时行乐思想进行纵放肆意发挥的时候也------但总归仍不免有相当的差别吧?宋代以来尤其是明清以降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