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群雕》现代舒婷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现代] 舒婷

《群雕》原文

没有天鹅绒沉甸甸的旗帜

垂拂在他们的双肩

紫丁香和速写薄

代替了镰刀、冲锋枪和钢钎

汨罗江的梦

在姑娘的睫毛下留有尾声

但所有风霜磨砺过的脸颊上

看不到昨夜的泪痕

是极光吗?是雷电吗

是心灵的信息爆炸

吸引了全部紧张急迫的视线

是时远时近的足音

响过。在一瞬间

顿时,生命如沸泉

慷慨挺拔的意志

使躯体开放如晨间的花

歌谣架着乌云之轭冉冉上升

追求,不再成为一种祈愿

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有最粗糙的线条打凿出来的

这一群战士

本身便是

预言中年轻的神

1980.12

现代文赏析、翻译

《群雕》现代文译文:

不再有丝绒质地的厚重旗帜 垂落在他们肩头 紫丁香与素描本 取代了昔日的镰刀、步枪和钢钎 汨罗江的古老梦境 凝结在少女颤动的睫毛末端 那些被岁月雕刻的面容上 已寻不见昨夜泪水的踪迹 那是极光在闪耀吗?雷霆在轰鸣吗? 还是灵魂深处的能量迸发 攥紧了所有焦灼的目光 忽近忽远的脚步声 骤然炸响 刹那间 生命如地心喷涌的熔岩 昂扬不屈的信念 让身躯绽放成带露的朝花 民谣负着苦难的枷锁缓缓升腾 理想 终不再是缥缈的祈祷 在时代强光的聚焦处 用最粗犷的斧凿痕迹塑造的 这群青铜般的战士 他们本身就是 古老谶语里走来的 青春神明

赏析:

这首诗以雕塑般的笔触勾勒出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群体的精神肖像。诗人通过多重意象的并置与转换,完成了从革命年代到新时期的审美跨越。

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材质置换"的隐喻(天鹅绒/紫丁香替代武器),暗示时代精神的转型。汨罗江与极光的意象碰撞,将文化记忆与现代性体验熔铸一体。"粗糙线条"与"年轻的神"形成的张力,凸显了历史转型期的美学特征。

情感表达呈现三个递进层次:开篇的"去武器化"场景暗含对暴力的疏离;中段"信息爆炸"的急促节奏捕捉时代脉动;结尾将具象的战士升华为预言中的神祇,完成精神图腾的塑造。

思想内涵方面,诗歌解构了传统英雄叙事,用"速写薄""歌谣"等柔软意象重构青春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乌云之轭"与"冉冉上升"的悖论式组合,精准呈现了负重前行的时代精神。最终在历史聚光灯下,那些粗粝的生命痕迹本身成为最动人的诗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