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杵歌七首 其四》元杨维桢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杨维桢

《杵歌七首 其四》原文

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恃此作金汤。

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现代文赏析、翻译

杵歌七首 其四

杨维桢

城郭新移一百里,东藩金汤固藩篱。 已曾谋画如何计,尚遣兵车击四夷。 何处歌呼犹未息,又闻容仗劘金阙。 晨出何由补翠翘,暮出无乃充珍食。 世人剨划道旁死,不知尽为郊庙喜。 慎勿开疆入鬼门,万里风云罗掌内。

这是我根据原诗所做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这首《杵歌》诗描绘了一座城池的兴建和保卫,以及这座城池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城池的新旧规模、地理位置、军事设施以及城池的防御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担忧和对未来形势的忧虑。

首句“罗城一百廿里长”形象地描绘了新修城墙的长度和范围,用数字说明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反映出城市的兴建对于地方的稳固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句“东藩恃此作金汤”强调了城墙的重要性,即城池作为东藩的屏障,发挥着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展现了其军事防御的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是对城市布局和防御设施的进一步描述。在旧的基础上扩展了三十里,使城池更加广阔,展现了城池防御能力的增强;同时,作者还通过描绘西门一树樟的形象,传达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随后,“何处歌呼犹未息,又闻容仗劘金阙”两句则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安宁生活的期盼。即使城池的建设带来了安定,但生活中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表达了人们对于未来形势的担忧和焦虑。

最后,“晨出何由补翠翘,暮出无乃充珍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问题的关切。白天劳作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晚间是否只为了食物而辛苦劳作。这样的忧虑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杵歌》诗描绘了城市的建设和防御作用,体现了作者的军事见解和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城市的描写和对未来形势的忧虑,诗人在呼吁人们珍视安宁的同时,也警示着人们不应忽视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