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元] 杨维桢
辛家女,父书曾,读春秋经,岂比高家二女夜读兵。
辛老人,古遗直。
议郎云言一一关社稷,吁嗟英言光父则。
抱颈郎君器如斗,魏祚得之那可久。
卞夫人,绝左右,未若英言贤可后。
辛家女
元 杨维桢
辛家女,父书曾,读春秋经,岂比高家二女夜读兵。 辛老人,古遗直,议郎云言一一关社稷,吁嗟英言光父则。 抱颈郎君器如斗,魏祚得之那可久。 卞夫人,绝左右,未若英言贤可后。
辛家女儿,父亲曾教她读书,她研读的是《春秋经》,岂能与高家二女夜里研读兵法相比。辛老人,为人正直有古风,他与议郎谈论时一一切都与国家社稷有关,真令人叹息。你的儿子虽抱紧脖子,像个斗一样大的器物,但魏朝的天下若得到他辅佐,岂能长久?卞夫人能决断大事,又能远离左右,可惜的是你儿子未必能比得上你的英明。
这首诗以辛家女和卞夫人作比。辛家女显然是作者自况。其父曾读书,其子有抱负。诗的前两句通过两家女儿的对比突出主题,“老人”则可理解为作者对年老的赞赏。“抱颈郎君”是赞叹辛家的儿子有“抱颈之君”的气度和风范。“魏祚得之那可久”说明只要有大才之人辅佐得当则可以建功立业、匡扶社稷。“卞夫人,绝左右”是说辛夫人能决断大事又能远离左右,这是辛家儿子的榜样。“未若英言贤可后”则是说辛家儿子未必能比得上“英言”即作者自己。
这首诗在杨维桢的创作中属于比较平庸之作。语言平实,但意蕴深厚。在对比之中抒发作者感叹和对百姓命运的忧虑,情意蕴藉。该诗结构巧妙、上下勾连、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且寄寓深远。既有功力又非刻意求工。应是其早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反映。诗人后来的诗作雄健朗润,手法渐趋老练,此篇盖可见诗人早年诗歌创作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