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小临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元杨维桢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杨维桢

《小临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原文

仙橘大如斗,浮之过洞庭。

江妃浑未识,唤作楚王萍。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小临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

仙橘大如斗,浮之过洞庭。 江妃浑未识,唤作楚王萍。

杨维桢的组诗《小临海曲》风格明快清新,笔触简洁流畅,想象丰富奇特。诗歌开篇便是一句“仙橘大如斗”,仙橘者,地地道道的洞庭橘子也,但是诗人将它描绘得大大的,足足有饭碗那么大,顿时就把它的“仙气”和与众不同的“珍异”显露了出来。“浮之过洞庭”,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化和凸显这种奇特的形象。“江妃浑未识”一句“浑”字十分传神,不仅表明“江妃”不认识这种果实,而且表明即使像江妃这样楚楚动人的女子也不识此乃人间之物。从修辞角度看这里用的是一种有意夸大的新奇的比喻——暗喻。至于将它比作什么呢?“唤作楚王萍”。汉武帝时,王昭君出塞后,愁叹而死于塞外,其上冢处多生萍藻,秋时黄褐似昭君口中脂泽。人们往往把这种水草称为“昭君草”或“思归草”,其实是一种野生的水草植物,根茎生长在水中泥沙之中,极普通寻常,杨维桢把“仙橘”比作“楚王萍”,喻其地出名门。这样的手法是颇有意趣的。

从总体看,“仙橘”两句着重于客观物象的描绘,“江妃”两句则将物象与意念结合在一起了。“江妃浑未识”,“浑”字耐人寻味,不仅表现了“江妃”不认识这种果实,而且表现即使像江妃这样楚楚动人的女子也不识此乃人间之物;若把诗人强调和蕴蓄着的诗意凸显出来了——“有如水上的浮萍”,“漂泊而无着处”!很显然作为东晋汉民族的伟大诗人屈原浪漫主义的诗篇中提到:“奠桂酒兮椒浆……望夫君兮皆平安,心怦怦兮冒大荒。”(《国殇》)魂归渺茫之事亦可任由读者根据提供的模版“生成”,但杨维桢此诗的妙处在于其意之超脱而笔致婉曲。在杨维桢生活的元代中叶以后,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和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变得遥遥无期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杨维桢以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非凡的艺术敏感创作了这首诗篇,其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