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杨维桢
一勺水,不满斗。我吸之,勺在手。上连天津尾,下泄海焦口。主人饮,小池凿;吾蔀青,天纳牖。吾铁崖道人韪之曰:有人悟此环,云梦吞八九。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山水小诗,题在湖州友人谢氏的书斋。诗歌的内容就是一件件从天地万物中吸纳元素和抽象意象组成的实物拼盘,构成一个奇特的世界。
“一勺水,不满斗。”一勺子水,装不满一斗米,这是常识,但诗人却以此为题,可见构思之奇。一勺水,微不足道,但诗人吸纳于胸,则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表现诗人胸襟的象征。
“我吸之,勺在手。”诗人吸纳的功夫全在吸气,气功到极处,似乎手中有一勺水,可左旋右转,甚至倒流而上。这种夸张手法是诗人表现胸襟的豁达和开阔。
“上连天津尾,下泄海焦口。”天津尾是长江的入海口,海焦口是指大海最焦热的地方。这两句说明诗人胸中的一勺之水,与长江大海相连,与大海的焦热之处相通。这正是诗人胸襟开阔、气度宏大的具体表现。
“主人饮,小池凿;吾被青,天纳牖。”主人是指诗人的主人,小池是主人凿来供诗人吸纳的源泉。青是青天之青,天是主人的窗牖,诗人通过主人凿池、开窗等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胸襟的开阔和气度的宏大。
“吾铁崖道人韪之曰:有人悟此环,云梦吞八九。”吾铁崖道人是化用铁崖仙人李长吉的典故。铁崖仙人赞成诗人能从中吸纳到环宇之精华而感到欣慰。他称诗人能悟出此理可以吞食云梦之地的八九之气了。李贺生活在唐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年代。以寄长吉这样的寒门书生居然取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尽边将宋体魂”(刘叉《石鼓歌》)之壮丽的形象。今天能运用古诗体的语言及比喻的手法(辟如析玉裁冰),把一勺水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可谓妙笔生花了。
这首诗的赏析到此结束。诗人通过一勺水表现出自己胸襟的开阔和气度的宏大。这种寓言式的手法在元代诗坛上可谓独树一帜。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