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贡尚书入闽》元杨维桢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杨维桢

《送贡尚书入闽》原文

绣衣经略南来后,漕运尚书又入闽。

万里铜盐开越峤,千般升斗买蕃人。

香熏茉莉春酲重,叶卷槟榔晓馔频。

海道东归闲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绣衣经略南来后”,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朝廷派遣的使者,身着绣衣,肩负着国家安危的重任,前来筹划治理南方地区。“经略”二字,透露出诗人对朝廷使者的满腔期待,同时也体现出对南方地区的关切与忧虑。

次句“漕运尚书又入闽”,点出送别友人,此人受命进入福建。“漕运”是古代一项重要的运输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储备。而此次“尚书入闽”,正是这个任务的艰巨执行者,诗人对此深感敬意。

三、四句“万里铜盐开越峤,千般升斗买蕃人”,描绘了友人入闽后的工作状况:为解决闽地物资运输和民生所需,他要打开千里的运输路线,从各地调配物资,甚至要买下大量的外来物品以满足百姓的需求。“铜盐”指古代用于食物防腐的物质,也是闽地的重要物资。

五、六句“香熏茉莉春酲重,叶卷槟榔晓馔频”,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闽地的风物人情,展现了友人入闽后的生活状况:春天喝着熏香茉莉花茶解酒困,早晨嚼着槟榔叶当点心。

最后两句“海道东归闲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期望:海上的路程还很遥远,朋友你要早日回来,头发花白的我依旧期望再次看见你戴着法冠的模样。诗人借此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全诗语言简练,通过描绘绣衣使的职责、闽地的风物人情以及诗人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期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