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太师宅》元杨维桢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杨维桢

《太师宅》原文

前朝太史宅,基撤万民庐。太师一去宅,问宅今何如?赤地无所有,庭树八九株。缅怀炙手日,门前卿大夫。肥马在东厩,脂羊出中厨。光妓列秦赵,佐酒吹笙竽。历年未五十,一抔不枝梧。歌笑不于此,悔不桑为枢。道旁甲第子,过马一踟蹰。

现代文赏析、翻译

太师宅

元 杨维桢

前朝太史宅,基撤万民庐。

太师一去宅,问宅今何如?

赤地无所有,庭树八九株。

缅怀炙手日,门前卿大夫。

肥马在东厩,脂羊出中厨。

光妓列秦赵,佐酒吹笙竽。

历年未五十,一抔不枝梧。

此恨传无已,欲歌重踌蹰。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元朝太师府时所写,诗中对于昔日权臣的府第,曾经繁华的场面只是偶然想到,表现了诗人的避谈态度和与元世祖忽必烈形成了对比。开头就抓住这巨室的凄凉情况一气渲染下来:“基撤”、“宅空”,门庭赫赫,“前朝太史宅”但曾经繁华之家如今“赤地无所有”,“庭树八九株”。环境、情思理应哀怨、惆怅;但是昔日的显宦权臣其光风道色的气派依然可见:“肥马在东厩,脂羊出中厨”。“歌笑不于此,悔不桑为枢”。一个“于此”两字含义颇深:太师权倾一时时“于此”可能不如此吧!从这其中也可约略窥见元代社会治乱兴衰之一斑。这议论从诗意看似乎并无新意,但它是作者经过巨室颓垣之后的深慨。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和《元遗山先生墓》有共同点,它以叙事抒情为主,但在叙事抒情之中间杂着议论。议论并非强加于叙事抒情,而是由诗的形象所触发,使诗不单纯成为咏史抒怀之作。这种手法在元诗中并不多见。杨维桢在《周月湖诗老序》中曾说:“读月湖诗,如通理官得淳民情,如国使家胡贾人语,朴而不俚,真而能俗。”他的诗或清丽可人或质朴率真或意趣横生或意味深长总之各具特色和风格,这首诗可以说体现得恰如其分。杨维桢写景之笔不多见但写景时气韵生动。他描绘巨室门前道妓之盛曰:“光妓列秦赵”,夸饰宅基之广、车马之盛曰:“八九株庭树”“肥马在东厩”“门前卿大夫”,运笔飞动气势不凡境界历历如在目前;诗人回首仰视随即宕开一笔:“歌笑不于此,后悔桑为枢”,面对巨室中人不同的身份、境遇、荣辱与哀乐怅然自失的心情亦可于言外得之。“基撤万民庐”包含的民怨与世变无穷感在其中也没有明显的抒发和渲染之迹却是浑成无迹的妙笔。诗以议论终篇又妙用俗语但并未落入浅俗而能真切感人。这样的艺术成就决不是一般清谈家所能做到的。诗人因议论而冲淡了原诗的情致似乎令人遗憾;但是透过表面的恬淡诗人寄托的是深微的情思却不能不引人深思回味不已。这就是杨维桢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