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相和歌辞·燕歌行》唐贾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贾至

《相和歌辞·燕歌行》原文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

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

倏忽兴王定蓟丘,汉家又以封王侯。

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

彤弓黄钺授元帅,垦耕大漠为内地。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

匈奴慑窜穷发北,大荒万里无尘飞。

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

六军将士皆死尽,战马空鞍归故营。

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现代视角中赏析唐代诗人贾至的《相和歌辞·燕歌行》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现代语境中,我们将通过讨论主题、表现手法、诗人的立场等元素,来深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描述唐代国家的强大与安定,特别关注军队的力量和农耕的重要性。诗人在开头便赞美幽都作为国家的重镇,其威慑力足以制服北胡。而强大的军队和不懈的征战使得朝廷得以安稳,作者对于国家威武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诗中的“倏忽兴王定蓟丘,汉家又以封王侯”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仿佛一夜间国家就兴盛起来。这样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昌盛的深深喜悦。诗人还借用了历史上的燕王重贤士和筑台从隗始的故事,表达了唐代王朝的繁荣得益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此外,诗人对隋朝征辽海的军事行动进行了批评,指出南风不竞、将士伤亡等问题。这种对比凸显了唐代军事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避免战争的深深渴望。诗的结尾处,“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农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唐代国家强大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农耕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这些都是现代视角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主题。

至于诗中的表现手法,贾至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如“崇山沃野亘千里”、“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等,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壮丽景象,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如对隋朝征辽海的军事行动与唐代军事制度的对比,突显了唐代军事制度的优越性。

在诗人的立场方面,贾至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国家主义者,他对国家的强大、军队的力量、农耕的重要性以及对和平的向往,都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笔下,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强大、稳定、繁荣的唐代国家形象。

在了解了这些现代视角下的分析后,我们更能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诗人的立场。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唐代国家形象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诗人爱国情怀和对于国家安定、农耕重要性的认识的诗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