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二首 其二》明刘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二首 其二》原文

霜与秋林作锦帏,一朝霜重却全稀。

坐看绝艳成尘土,应悟浮华是祸机。

惊鹊月明难自定,穷猿岁暮欲何归。

犹怜有客期欢赏,太息斯须志愿违。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就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二首 其二》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歌,它通过描述秋林经霜后的凋零,来暗示世事无常,浮华易逝,繁华背后的祸机让人警醒。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用“霜与秋林作锦帏”来比喻秋天霜降后的景象,如同给秋林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锦帷。这里的“锦帷”形象地描绘了秋林在霜降后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世事的繁华与华丽。然而,“一朝霜重却全稀”则意味着这一切美好在霜重后瞬间消失,完全稀疏,生动地表现出世事的无常。

诗人继续以“坐看绝艳成尘土”来描述看到美景如梦般消逝的过程,尘土中只有美好的回忆在脑海中留下印记。这一句将世事的虚幻和短暂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浮华世界的无奈和感慨。

“应悟浮华是祸机”则是诗人对浮华背后祸机的深刻认识和警醒。这里的“浮华”并非单纯指表面的繁华,而是包含了世事无常、人心险恶等诸多内涵。诗人通过这一句提醒人们要明白浮华背后的祸机,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惊鹊月明难自定”一句,诗人描绘了月明惊鹊的情景,寓意着世事的变化无常和无法预测。而“穷猿岁暮欲何归”则表达了人在年老力衰之时,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和无奈。

最后,“犹怜有客期欢赏”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期待欢快赏景的人们感到怜惜。“太息斯须志愿违”则表达了诗人对人们无法领悟世事无常、浮华背后的深刻哲理而感到叹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林经霜后的凋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它提醒人们要明白浮华背后的祸机,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迷茫,以及对那些期待欢快赏景的人们感到怜惜的情感。

现代译文:

秋天的树林在霜降后披上了华丽的锦帷,但当霜重时,树林却变得稀疏。我们只能眼看着美丽的事物变成尘土,领悟到浮华乃是祸机的源泉。月明下的鹊儿惊慌失措,而岁末的老猿也无所适从。我们怜惜那些期待欢快赏景的客人,叹息他们短暂的欢乐时光随即逝去。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