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绝句漫兴(三首)》明刘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三首)》原文

五湖风雨夜垂纶,一叶扁丹一粟身。

至竟云涛归大壑,烟波还属钓鱼人。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

刘基这首《绝句漫兴(三首)》从自然界风雨满湖,说到江湖中的一叶扁舟,又归结到那在烟波中垂钓的渔人,表现出一个清旷淡远的画面。而它寄托的情思却又是多么深沉!诗人那豪壮的气概和豁达的胸襟,借此抒发出来。

第一句说是在湖上。湖上风雨,不免令人产生一种险恶感,这是对仗句中给人的最初印象。“五湖风雨”,就是天风海雨的象征,也就包括了人世间的波涛险恶在内。“夜垂纶”中的“夜”,便是诗人“漫兴”中的一种寄托。“垂纶”即垂钓。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里用“垂纶”来比喻刘基在元朝末年政治斗争中的处境。他是有志于革新政治、挽救元朝危亡的,但不被统治者赏识,被弃用。所以他在“夜垂纶”中寄托着一种愤懑之情。

第二句写垂纶时所见到的景色。“一叶扁舟一粟身”,这舟是那么小,小得仅如一粒粟米;这身是如此轻,轻如水上的一片叶。这是从细处落笔,从对比中来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在宽阔的湖面中看来,舟是小的;而从浩渺的宇宙境界看来,人的身体比起无边的江天来,就显得更渺小了。这种对比的写法,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旷远的感觉。“一粟身”是形容船小,“一叶扁”是形容舟轻,“扁”与“一”并举,又可见湖面的空旷。它好比太极图中的形象,“一”为无形之虚,“扁”为一线之实,“扁舟”浮漾在无边的宇宙中,实虚相生,造成一种壮阔清远的意境。这一句和前句对比鲜明而有余韵。

第三句转向情语。“至竟”二字承上而来,写出了词意转折。一个“竟”字,好像辞别扁舟渔者飘荡的生活,一下子闯进烟波浩渺之中去,这烟波之中固然充满艰险;但也可能包含着无限的乐趣。这里不是诗人要向读者许下什么诺言,而是表示他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心情。这里一个“云涛”,一个“大壑”,气势似很阔大,而钓者之身何在?究竟是何去何从?就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它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哲理,只不过是诗人在漫兴中表达的一种豪情壮怀而已。

这首诗中所说的“钓鱼人”,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他代表的是那些不愿同流合污、纵浪大云的志士之志气、神仙之飘逸。这当然可以供读者去驰骋自己的想象了。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诗是用浅显的近体诗表现了浪漫主义的情调,它不是直说其事而是留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的。这就给诗歌增加了形象感和艺术性。

总之,这首诗是诗人漫兴之作为,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厌倦心情;它所表达的意境是清旷的、淡远的、奔放的、深沉的、它是诗人多种风格融为一体的作品。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