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刘基
晨登女床山,西北望昆仑。
楼台似霄汉,金碧气魂魂。
素女三千人,灼若扶桑暾。
鸾笙引凤舞,云旆随霓幡。
老童发清歌,昌容戏紫鹓。
神荼献丹桃,洪崖开玉尊。
蜚廉漫崔嵬,建章空千门。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游仙(九首)》这组诗的内容显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并非仙人典故和游仙诗。同时这组诗的风格虽然借用了传统诗歌的一些艺术手法,但在命意落笔时却是自我抒怀,避开了以往游仙诗常常常见的艳情。在这组诗中诗人把自己内心的崇高与飘逸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不甘平凡,向往自由的性格和情操。在形象塑造上,作者更以其大胆的想象和精细的刻画,把古代神话传说与现实人物融为一体,塑造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仙境人物群像,并进而创造出一种雄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首句“晨登女床山”点明诗人游仙的地点,是在女床山。此诗题为《游仙》,所写内容又是与神仙有关,但诗题却一作《游山》,看来“游仙”与“游山”是有所区别。从诗中描绘的昆仑仙境般的景象来看,这里的“山”显然是指昆仑山中的女床山。
“晨登”说明诗人是在清晨时分便去登临,“望昆仑”则点明诗人眺望远山的方位。那女床山为何会取昆仑为参照呢?那是因为昆仑有“千门万户”,峰峦环抱的特点与女床山山体状似仙阙,峰峦多奇石如“瑶台玉笋”的特点非常相似。“楼台似霄汉”极言女床山的高峻峭拔之势,进一步衬托出它类同仙山的特色。“霄汉”形象地表明昆仑山的极度高峻,此处因无阻隔而高远的视觉,为下文的描写铺平了道路。
从“灼若扶桑暾”以下到“洪崖开玉樽”,是写绮丽的仙境。“金碧气魂魂”是在写神仙境界的颜色。“素女”以下四句是交待神仙的组成人员。“老童”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发清歌”是说他的声音苍凉雄浑。“昌容”是西王母的侍女,“戏紫鹓”形象地显示出她轻盈飘逸、潇洒出尘的风采。至于“神荼献丹桃”意谓仙人向王母娘娘进献仙桃,既映衬了仙境之“红”,又凸现了仙境之寿和富。“洪崖”是传说中的得道之人。“开玉樽”则表现了他的雍容大度。至此,神仙们灼热的目光、热烈的场面、潇洒的风度、美好的生活都一齐跃然纸上。
诗的最后两句:“蜚廉漫崔嵬,建章空千门。”却来了个大转折,以现实中的千门万户与前面仙境中的渺小人间、与前面极力铺写所造成的辉煌绚烂的意境一下子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一方面使诗歌更富于变化,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尽管神仙世界的美好令人神往,但人间的生活更有生气和活力。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想象丰富、刻画细致,并善以烘托之法表现人物情态。诗歌善于在短短数句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在于它以虚写实、以想象写现实,使诗歌既有幽远的意境,又具有生活的实感。此诗中所创造的仙境既有奇异的神话色彩,又具有生活的实感。诗歌将众多人物融合在一起并暗示出他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又使诗歌具有了层次性。
至于诗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如老童、昌容、神荼、洪崖等均为古代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而蜚廉则是秦人的先祖,在诗歌中出现似嫌不伦不类。但联系此诗的整体看却似无妨大局。因为这样,首先可以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其次也可以映衬仙境中人物的丰富多样;第三又可以增强诗歌的朦胧之美和神幻之美;同时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那些人能自由自在地出入昆仑仙境并以此为家为日常生活之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正是此诗的魅力所在。
至于诗中出现的“空千门”三字则可谓点睛之笔。“空”字既指千门万户的宫殿此时空无一人,又指千门万户的宫殿如人间城市中的千门万户一般地渺小而不可寻觅了———它已融入了昆仑仙境之中。这一字使整个诗歌境界更空灵渺远、意境更雄浑壮阔、气象更奇幻瑰丽。同时又照应了开头“望昆仑”一语,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