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刘基
病骨愁寒忆见春,及观春色却愁人。
转添细草当门径,不惜秾华委路尘。
去国杜鹃红泪尽,伤时庾信白头新。
风波满地鸬鹚鸟,相趁衔鱼饱一身。
下面是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以及赏析:
忆往昔,我身患疾病,苦于寒冷而忧愁。那时候正逢冬季,难见春日。当我再度看见春天的时候,反而因无法感受春天的气息而发愁。然而门前竟然渐渐添多了嫩绿的小草,过往的花瓣虽落入路尘,我却毫不介意。 此时离开自己的国土,悲切伤痛的红豆也在滴血,无尽的伤痛从心中升起,花白的头发也逐渐生长。 如今的境况像是鸬鹚鸟,逢到风波满地之时,只好随缘到处充饥去了。这两句里流露出了浓浓的乡愁。
《感与(二首)》是刘基的组诗作品,其中的七言律诗写得十分凝练,将豪放与柔婉交织在一起,一反前半激昂后半悲苦的老套,赋予清新而含蓄的笔调,把诗人的落魄情态一一道来,自有一种疏宕萧散之韵。 诗人用淡墨简笔写愁肠百结,末后忽然写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气氛来,于衰飒之中又表现的充满希望和活力。
此诗以悲愁起笔,却又笔笔托起,直到结处才压住题面,把悲愁表达的一干二净。构思非常特别而又独具特色。这首诗融合了不同风格的元素——含蓄婉约和清新俊逸。犹如词的意态与风神。这是一种空灵的风格,这里也未必有什么严整的对仗、跳跃的词语或者宛转相承的歌咏手法。也许更因为那种忧郁清丽的气质——事实上充满了隐逸情调——只要说到那卷入路尘的花瓣或逢到风波而四处充饥的鸬鹚鸟,便可以使人联想到词中的境界了。
刘基的这首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和凄凉景况,但诗人处理情绪的方式非常特别,他让读者在一种淡淡的忧郁中感受一种生机盎然的冲淡之美。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极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