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刘基
鹁鸠劝春耕,桴鼓帖宵逻。
拊循余暇日,珠玉生咳唾。
时维青阳初,天子在左个。
布德顺木令,万国罔不和。
禄食自纷纭,抚字谁最课。
幅员若金瓯,丝发无璺破。
涓溜可摧山,机祸不在大。
中夜登高楼,遥瞻太微座。
乾坤漭寥落,日月飞鸟过。
愤惋空有心,盛时嗟已蹉。
这首诗是刘基为酬和好友石抹宜孙而作。诗中写出了元末动乱时期,农村的凋敝和民生之艰,以及作者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联“鹁鸠劝春耕,桴鼓帖宵逻”,以鹁鸠的鸣声催促春耕,来反衬现实中农村的宁静。这一联是写景,而实际上是在写情,它暗示了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动乱之后的宁静。
颔联“拊循余暇日,珠玉生咳唾”,又反衬出社会的现状:富裕者以奢侈浪费为能事,便表明了社会现实的另一面。在闲暇之余,诗人用文字寄托感情,犹如口中吐出的珠玉般清丽。这又是一幅平静外表之下的激流。
接下来“时维青阳初,天子在左个”,反映了农民在盼望春天的来临,希望新的一个季节能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当时朝廷的动荡不安。
“布德顺木令,万国罔不和”,这两句是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实行仁政,使万国百姓都能和睦相处。这既是对统治者的期望,也是对动乱时期社会现状的反思。
颈联“禄食自纷纭,抚字谁最课”,批判了当时社会吏治腐败,不以抚恤百姓为重,只顾自肥私囊的恶劣行为。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忧虑。
尾联“幅员若金瓯,丝发无璺破”,以江山的完整、人民的安乐比作金瓯,哪怕只有一丝头发般的裂痕也要引起警惕。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深深的忧虑。
最后,“乾坤漭寥落,日月飞鸟过”,作者用天地空旷、日月无色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忧虑。在这片曾经繁荣昌盛的土地上,百姓生活艰难,国家前途渺茫,而自己却有心无力,无法改变这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景象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元末动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悲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动乱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元末动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