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刘基
男儿初生时,蓬矢桑弧弓。
老大却思家,懊恼无终穷。
以下是《懊憹歌(五首)》的赏析:
明初诗人刘基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戎马生涯,他对这种充满杀伐与争斗的生活感到厌倦,却又无法找到出路,最后只能在悲愤中消沉,而他的《懊憹歌》正表现出了这种矛盾的心理。
首句“男儿初生时,蓬矢桑弧弓”,运用了富有象征意味的诗歌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男儿初生、锐气勃勃的图画。然而这与后面的诗句所表达的悲愤情感并不矛盾,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它使许多无辜的儿童早早地失去了父母,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刘基用“蓬矢”来比喻这些无辜的儿童,用“桑弧”来比喻战争,这就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
“老大却思家,懊恼无终穷。”这两句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结束了,诗人已经不再年轻,他开始思念家乡,然而他却无法回到家乡去。他感到懊恼和失望,因为战争已经把他逼到了绝路,他无法摆脱这种困境。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无法摆脱困境的懊恼和失望。
在全诗中,“懊憹”一词可以理解为内心的苦闷和悲愤,而“无终穷”则表明诗人对无法摆脱困境的绝望和无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生活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译文部分,我会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用词,用现代汉语把诗歌的意思表达出来。但请注意,由于诗歌语言的精炼和含蓄性,译文可能无法完全还原诗歌的原意和美感,敬请谅解。
男儿初生时,像蓬草一样无拘无束,手持弓箭,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战争的残酷逐渐显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现在他们长大了,回首往事,心中满是思念和懊恼。
战争已成往事,却让他们永远无法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
他们怀念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想念着亲人的陪伴。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曾经的家园。
这无尽的思念和懊恼让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
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