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张碧溪登宝峰韵二首 其二》明沈周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沈周

《和张碧溪登宝峰韵二首 其二》原文

新醅拍拍玉光浮,挈榼提壶判醉游。

高帽特寻芳树挂,清歌缓共晚云流。

频来信我何拘忌,大胜为官待告休。

日日乘春知未足,翠微还补菊花秋。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沈周与友人张碧溪登宝峰山,即现在嘉兴市南湖区凤凰山,张碧溪为此有《登宝峰》诗,沈周依其韵作二首。

首联“新醅拍拍玉光浮,挈榼提壶判醉游”,新酿的酒拍打出玉光浮荡,我们高高兴兴地携榼提壶,准备痛痛快快地一醉而游。一个“新醅”,一个“玉光”,带着生活的气息和酒的芬芳,新鲜、可爱,富有感染力。酒精能麻醉人的神经,能使人的肌肉松弛而处于休息状态,所以诗人才有这种“判醉游”的轻轻松松的行为。这种时候,平常不能做的事可以尝试一下,平常不能说的话也可以说出来。“挈榼提壶”本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判醉游”就不平常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挈榼提壶”和朋友们痛痛快快地游玩的。所以这一联不只是如实描绘,其中也含有对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向往。

颔联“高帽特寻芳树挂,清歌缓共晚云流”,上句写他们戴着高高的帽子,特地攀上高高的山去寻找那芬芳的树,下句写他们唱着清脆的歌声,慢慢地随着晚云飘游。这一联是写登山和行山的情趣的。登山时虽然有点艰难,但登上山顶之后,面对无限的风光,那乐趣是无穷的。这就是“高帽特寻芳树挂”的情趣。从山上下来的过程中,和朋友们唱着歌儿,身心更为愉快,这就是“清歌缓共晚云流”的情趣。

颈联“频来信我何拘忌,大胜为官待告休”,是说他们频繁往来不避人忌,这是因为我们相处得很随便、很自然、很亲切;这样做比做官吏时时等待着告休要大得多了。前句写出自由交往是理所当然的,人们没有理由限制他们来往;后句说明官吏对他们的待遇很不好,“为官”的人当然有休官待告的痛苦和悲哀。但是诗人不把这种痛苦归咎于“为官”,而是归咎于自己不能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可见他是以乐天安命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待遇的。

尾联“日日乘春知未足,翠微还补菊花秋”,是说诗人认为他们每天乘着春光出游是不满足的,他们还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的缺憾;他们还要补秋赏菊花,准备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再度游山玩水。所以诗人在全诗的结尾中把他们写得兴致勃勃的样子,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表明他们是有热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无欲无求枯槁的生命。

沈周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没有华丽的词藻、雕琢的描写、奇特的结构;它只是以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自由、随便、亲切为特点的谈话式的语言和轻快的笔调来写自然的风光、山水的乐趣以及自由交往的乐趣。这种写法既朴素自然又生动真切。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山水诗所追求的自然美和人格美的统一。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