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陈惟夤先生姑苏钱塘怀古韵 其二》明沈周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沈周

《和陈惟夤先生姑苏钱塘怀古韵 其二》原文

孙胜有奇占,扬风骨亦无。

他日秦馀杭,三匝不可呼。

令人追往梦,鸟雀悲烟芜。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诗题是“和陈惟夤先生姑苏钱塘怀古韵”,说明这是一首和韵诗,是奉和陈惟夤(yín)先生的韵作。陈先生原作已把姑苏(苏州)与钱塘(杭州)的历史衍变,以及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抒写得十分充分,本诗就着意在议论和抒情。

首句“孙胜有奇占,扬风骨亦无”,便包含了对时局的议论和对人事的感慨。其中“占”字使人联想到三国时吴国名将孙策曾奇袭得胜的往事。孙策善于用兵,捷报频频,周瑜曾赞他“策虽骁猛,然不足霸王之业”。于是孙策借了一支“相其阴阳”的乌龟,说:“此神龟也,宜以为卜。”因此取得了一个好兆,定下了霸业基址。占卜一下就有了风水,此即“有奇占”的含义。“扬风骨”则是对孙策、周瑜等人英勇倜傥、风华正茂的追忆。接着诗人的议论便转入眼前:“他日秦馀杭,三匝不可呼。”从“他日”二字见出在陈诗和韵之后才发端。而当时的苏州与杭州已经大有差别了。“秦余杭”指以杭州为首的东南滨海地方在秦朝尚为繁华富庶之区。至明朝,江南奢移极一时之盛,“丽国累王” ,诗人们多为州县吏 ,追求声色之娱,而很少有人关心东南海滨的开发与建设。诗人由“孙胜”及“风骨”,再从“风骨”到“馀杭”的历史衍变,深感世事变迁,风云人物也随之而异。诗人面对着人事的沧桑变化,思绪联翩,不能自已,发出“三匝不可呼”的慨叹。“三匝”,即指三国周郎那“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周郎之所以能一战成功,是因为曹操把战船排列成固定的阵式,对之可以一呼百应。而今则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即使是周郎那样的英雄也再无用武之地了。

诗人从“不可呼”的喟叹中表现出无限的感慨。接下去“令人追往梦,鸟雀悲烟芜”两句,则是议论之余,诗人陷入沉思之中。他想到往昔姑苏、钱塘一带古代英雄的事迹已不可复睹,只能追随着前人的足迹在梦中追寻他们英雄业绩罢了。追寻古代英雄业绩的同时也使诗人联想到那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仿佛看到成群的鸟雀在哀号悲鸣,看到一片烟尘蒙蔽着大地,这正象征着战乱所带来的灾难。“鸟雀悲烟芜”,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愤慨心情。“烟芜”,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古战场悲寂的气氛 ,展现出抽象的概念而非实际景象 。大笔运墨营造出一幅暮色沉沉、凝烟满野、众鸟惊飞的景观真是精彩绝伦 ,其中不仅捕捉到自然景象 ,更能引人设身处地地去回味历史上那一幕令人瞠目 、血迹斑斑的悲壮场面。

这首诗的特色是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并巧妙地结合着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在议论之余发为咏叹,通过形象的艺术世界流露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和对战乱年代的无限悲愤之情。诗中既充满着历史的反思和现实批判意识,也包含着对世风日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慨叹。这些深沉的主题在含蓄蕴藉、婉转曲折的诗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也是其艺术上的一个特点。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