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永乐初给事姚伯善采木广右被瘴客死殡及六十》明沈周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沈周

《永乐初给事姚伯善采木广右被瘴客死殡及六十》原文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忙忙。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周为纪念一位在采木时因瘴气而客死广右的给事中姚伯善所做的诗。

开篇“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这两句即展现了作者回忆起当年姚伯善忠诚为国的情形,诗歌起首用典,由当时社会背景引入,表明皇帝在永乐初年建立明堂需要大量木材,而姚伯善则负责采伐这些木材。这里作者以“公输子”类比姚伯善,赞扬他选材的精到和识人的眼光。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写姚伯善对于此次任务的态度,他乐观的接受了这一重任,他的行止如“公输子”一样充满了智慧。伐木工人们随后开始他们的采木之旅,“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采木的地方山岭众多,树木葱郁,但是他们只考虑如何将这些木材用于国家建设,而并不在意它们的具体来源和去处。这体现了姚伯善的开阔胸襟和高尚品格。

然而,“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采木的地方环境恶劣,瘴气肆虐,气候多变,这让姚伯善倍感孤独和彷徨。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将姚伯善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描述了姚伯善返乡后的情景,全州境内的湘山寺破败不堪,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这里再次运用了暗示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述姚伯善对墓地的哀悼和拜祭,表达了他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最后,“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作者对姚伯善的子女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赞扬,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和品格,展现了孝道和勇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姚伯善的一生以及他对国家、对家庭的深深奉献。沈周作为明代诗人代表之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人性和人性光辉感染了无数的读者。

另外附上全文翻译如下:

曾经记得在永乐初年的时, 朝廷修筑明堂筹划从苍梧搜寻树材高耸如艖那一节拔做梁栋普通的桢松良才和豫章的树样还采集了不少供皇家建造了灵台明堂前的文武百官如众星捧月遵公之命八桂以东至滇黔转至四川还有一路云间的儿女就成为了这次的开路先锋这一去辗转千里不畏艰难险阻千难万险一往无前路途中大抵是有几个得力随从这地方是瘴气的世界气候不定日夜难辨他总是时刻警惕小心谨慎一任这苍梧的山水任他逍遥此地没有熟悉的路径要凭自己平生的经验虽有危险到了他的面前也毫不畏惧采木回来的人回到京城满载而归不负皇命公也欣喜若狂公指八桂道: 这次伐木成功啦!伐木的官兵也欢声雷动一片欢呼声中伐木船队启航了船队一路顺风满载而归一路上的艰辛也值得啦!可是回到京城后不久就传来噩耗说公已病逝了!唉!公啊!你本是朝廷的一位忠臣良才却不幸死于瘴气弥漫的边疆!如今你虽已不在人世了但你的功绩却永留人间!你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你的子女也继承了你的遗志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为父报仇雪恨完成了你的遗愿啊!二子啊!你们的孝心和勇气可嘉!你们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将功补过洗刷耻辱光耀门楣你们的光辉事迹将永留人间!公啊!你的子女一定会让你死而无憾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