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觏
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
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
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
生死交情浑易见,有谁过此为沾巾。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
今人咏古人,言言愁肺肝, 遑间贵与贱,已是伤盛年。
何况三公席,宠公一世身。
青史谁作传,朱门旧有人。
酒杯一以覆,今古竟长陈。
万户争春色,百宝竞缠珍。
客意独不忘,吾知一见新。
客子言谈间,提及了秘监在京师旧宅,不禁为之动情。
一提起秘监,诗人便愁上心来。何况秘监一生显赫,而今人琴已亡,更添惆怅。青史留名,本属虚无缥缈之事;朱门易改,人亦不常在。但文章却流传于蕃夷之中,花药也尚可增添上国之春色。秘监虽死,声名犹存。人生死交情易见,而今人过此,无不伤心流泪,泪下沾巾。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盛年已逝、著作流传、身登青史的前代文士的悲惨遭遇。开头“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第一句意思讲的是人生的无常,“遑间贵与贱”则抒发了无限的伤痛。诗歌抒发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阶级流动的规律即达官显赫一时,死后一切荣华富贵也就不存在了感到无限哀伤。以景入情,“何况三公席宠身”,情感显见递进。 三、四句写青史尚为今世事,暗指秘监文章将永垂不朽。接着又转入对权贵的描绘。“朱门不是旧时人”,进一步将朱门旧人变成今人的过程讲了出来。“朱门”指显贵之家,“旧时人”与“今人”相对。因为世事变化无常,有朝一日“朱门”变作“贫门”,而那“青史尚为今世事”的秘监的文章,却可以流传千古。“花药留添上国春”,以花药之繁盛反衬诗人的孤寂与哀伤。 “客意独不忘,吾知一见新。”客人独不忘秘监之文,我也想到他那里看一看他新留下来什么好文章。 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故人的怀念和赞叹之情,对知音难求深表遗憾。 这首诗借咏故宅而怀古人,咏史抒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多用比兴之法,“青史尚为今世事”有比有兴,“花药留添上国春”既是实写,又似比兴,“吾知一见新”是怀古伤今,“生死交情浑易见”是借物喻人。这些诗句读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此诗前后呼应 ,起伏跌宕 ,流露出诗人对盛衰兴亡、人生无常的哀伤 。“有客伤时话旧游 ,几人能对旧家秋 ”。 真可谓字字悲咽 ,声声泪滴 。读过此诗 ,仿佛见到一位血泪凝成的封建文士孤寂地走了 ,却给后人留下满腔悲愤 。
译文:
本来人生的荣辱兴衰就令人愁苦,更何况你这一席话使我想起你生前身为三公极受宠幸时的种种情况。青编竹简上还记述着对当今世事的评论,权贵豪门的显赫地位不能长久保持原样。你的文章流传到蕃夷各族人口中传颂不已,你家园中的花药也还留添上国的春色。生死之交的情谊纯真而不易见到 ,有谁超过这个会伤感而泪沾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