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赵嘏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
《题昭应王明府溪亭》赏析
这首七律以隐逸之思开篇,以闲适之趣作结,展现了唐代士大夫向往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溪亭周围的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
首联"靖节何须彭泽逢"用陶渊明典故,暗示主人如陶潜般高洁,却不必刻意效仿其归隐彭泽。颔联"行人自折门前柳"写人情之真,"高鸟不离溪畔峰"状物性之常,一近一远,相映成趣。颈联"晓渭度檐帆的的"与"晚原含雨树重重"构成工整的时间对仗,晨光中的帆影与暮色里的雨树,在光影变幻中展现时空流转。尾联"轩车过尽无公事"点明主人超脱尘俗的闲适心境,而"枕上一声长乐钟"则以悠远的钟声作结,余韵袅袅。
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情趣的追求。
现代文译文: 何必非要到彭泽才能遇见陶靖节这样的高士, 这菊洲松岛间,溪水正悠然流淌。 过路人自然地折取门前的柳枝, 高飞的鸟儿眷恋着溪边的山峰。 清晨渭水上的帆影掠过屋檐, 傍晚原野含着雨气的树木层层叠叠。 官家的车马早已远去,这里没有公务缠身, 枕边只传来长乐宫一声悠远的钟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