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昔闻桓司马,娶妾貌甚都。
其妻南郡主,悍妒谁与俱。
持刀拥群婢,迳往将必屠。
妾时在窗前,解鬟临镜梳。
鬒发云垂地,莹姿冰照壶。
妾初见主来,绾髻下庭隅。
敛手语出处,国破家已殂。
无心来至此,岂愿奉君娱。
今日苟见杀,虽死生不殊。
主乃掷刃前,抱持一长吁。
曰我见犹怜,何况是老奴。
盛怒反为喜,哀矜非始图。
嫉忌尚服美,伤哉今亦无。
《桓妒妻》现代文译文:
从前听闻桓司马,新纳美妾貌倾城。 其妻乃是南郡主,凶悍善妒世无伦。 持刀率领众婢女,直闯闺阁欲行凶。 妾身正对菱花镜,散开发髻理云鬓。 乌发如瀑垂及地,玉肌似雪映妆奂。 忽见主母杀气至,忙挽青丝下阶迎。 恭敬行礼诉身世:故国已亡家道倾。 无心争宠来此地,岂敢献媚博欢心。 若今日注定命绝,生死对我无重轻。 郡主听罢掷利刃,抱住妾身长叹息: "我见犹怜此佳人,何况家中老夫君。" 怒火顿消转怜惜,始料未及此结局。 嫉妒终被美折服,可叹今已无此情。
赏析:
这首叙事诗通过戏剧性场景,展现了人性中嫉妒与美的对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对比手法运用精妙 "悍妒"郡主与"莹姿"美妾形成强烈反差,持刀的暴戾与临镜的娴静构成视觉冲击,最终"盛怒反为喜"的转折更凸显人性复杂。
2. 细节描写极具张力 "鬒发云垂地"的静态美与"持刀拥群婢"的动态凶形成对峙,而"绾髻下庭隅"的谦卑姿态成为化解冲突的关键。
3. 心理转变自然深刻 从必屠之怒到"我见犹怜"的共情,展现了人性中恶念被美感化的过程,最后"嫉忌尚服美"的感叹深化主题。
4. 语言节奏张弛有度 前半段急促的杀戮气氛与后半段舒缓的相惜之情,通过"掷刃""抱持"等动作完成情绪转换,体现宋代叙事诗的艺术成熟。
5. 社会寓意深远 通过贵族家庭冲突,折射宋代社会妻妾制度的残酷,同时彰显了人性中美的感化力量,具有超越时代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