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梅尧臣
一游江山上,日日吟不足。
双锡忽来过,衣霜带初旭。
况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绿。
中{左氵右霝}水若饴,北焙花如粟。
还将尘虑涤,自愧冠缨束。
何以报勤勤,驰奴扣云谷。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中“一游”和“日日吟不足”二句,将“江山上”和“吟不足”并列,在语义上突出了诗人于江山上吟咏流连的主题,即是对于山川风物的赏鉴。作者这样的行径,表现出他的物外高情和超逸闲雅的气度。而双锡携茗见访,更将诗情引向了清幽绝尘的境界。
“双锡忽来过”的“忽”字,是承上启下的字眼。它不仅表现了这两位僧人访客的意外之举,而且暗含了他们孤高出世的逸致高怀。“衣霜”和“带初旭”两个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这两位僧人的形象,一位霜髯白发,一位身披晨曦,他们像刚出岫的云一样飘然而至。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双锡”句,对这位逸兴遄飞的僧人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况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绿”。山间一杯新茶,提起了他诸多美好思绪:听山泉迸裂,若饴汁初沸;赏初春茶叶在幽石流泉的清辉里那一片新鲜嫩绿。明亮碧绿的茶水以及疏浚纷纭的情绪的闪现和逗露之间呈现的幽默性与随意性,使诗情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
“将尘虑涤”二句,由茶香而引发的僧家常有的超凡脱俗之思。“自愧冠缨束”,是受到茶香激发而产生的欲超然物外的思绪。它与“驰心”相对,表现了作者淡泊从容的志趣。“何以报勤勤” 承上“持茗见访”,用佛教常用的两个应对辞令——“报以忘忧”、“勤以回向”来回复僧人,即表现出同样的意境。“顿使存想初”。以此作结,就使得此诗富含宗教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幽绝俗的茶事为纽带,将山川风物、诗人情思以及僧人的逸致高怀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物外高情的主体意识。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