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松竹暗山门,飕飗给青吹。
传闻宋高祖,旧宅为兹寺。
地以黑龙升,经因白马至。
何必问兴亡,山川应可记。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松竹森森暗寺门,山风飕飗吹松竹。 传闻这是宋高祖的故宅,改建为寺庙。 地因黑龙之升腾,更显出寺庙的威严。 寺中又藏有《鹅林集》,令人浮想联翩。 古迹见证历史兴衰,山川胜景尚能记忆。 首句就写寺内的静寂。松竹之阴渗透过寺庙的围墙,直达到山门前。这是在一片静寂中独自生长的松竹,虽有山风吹来,却并不摇动,只是飕飗地吹着。这里没有声音,但并非死寂,而是充满了活力,寓动于静之中。
第二句“传闻宋高祖”交代了鹤林寺的来历,引起对宋高祖的回忆,而高祖故宅变为寺庙却是重点之所在。“旧宅为兹寺”中的“旧”字与“新”字对照明显,寺中当年巍峨壮观的宋高祖旧宅已无存,仅余下一片清冷的寺宇。“新旧对举”可见诗人观察之精细,也点出了鹤林寺名之所自。次句点出了时间——暮春的风,“风送松竹涛”为下文作铺垫。
三、四两句分别说黑龙与白马都与寺有关。诗说在寺后上升的黑气原是黑龙栖游,“赫曦晓日”(这里是以“赫曦”代指日出),只见霞光,不见黑龙;可见黑龙升腾之时就是太阳尚未升起之时,此黑龙俨然是一大毒蛇,“变化出入无时”。然后再写寺内的僧人们持诵《龙华经》,是盼望白马从龙之意。黑龙是镇压之物,却化而为白马,龙、马都镇压着灵气,寺之庄严雄伟自不待言。“地以黑龙升”写出了鹤林寺的神秘色彩,“经因白马至”,写出了僧人们为寺宇增添了宗教色彩。
最后两句是诗人咏史的名句。鹤林寺地处山川要冲,“问兴亡”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然而诗人却说“何必”,即无须问兴亡,“山川应可记”。因为鹤林寺的历史、它的神秘、它的宗教意义都值得记载,所以诗人将兴亡置之一旁,以淡泊视之。“应”字意味深长,道出了“何必问兴亡”的原委。诗人将兴亡置之一旁,更是置人之脑后,从表面看来是遗忘了兴亡,而实际上是为了突出鹤林寺的庄严和它的神圣。这一句格调高古,令人有欲仙欲佛之感。
此诗以鹤林寺为中心,以寺庙的兴废无关乎人间事为言说焦点,以淡泊视兴亡为人生最高境界为归结。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雄伟,境界开阔。在咏史抒怀中见出诗人对鹤林寺的特殊感情。
现代译文: 松竹森森暗藏寺庙门,山风飕飗地吹动松竹。 传说这是宋高祖旧时的宅院,改建成了这座寺庙。 寺庙因黑龙升腾而显威严,僧人又因白马入寺而诵经祈福。 何必问什么朝代曾盛衰,只看山川是否尚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