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洛水美赬鲤,入河西去时。
三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洛水美赬鲤,入河西去时。”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点出洛河之鲤美名远扬,又交代了鱼的去向。赬鲤,即红鲤。洛水在洛阳境内,流入黄河。诗人用“美”字概括了洛水之鲤的特征,并用“入河西去时”交代了鱼的去向。一句带过,笔锋转至河鱼,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三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在“三春”之时,鱼儿随波逐浪,顺流直下,“登玉浪”三字,突出了鱼儿自由自在的行态,“一日到天池”则从时间上加以肯定,赞扬了鱼儿顺水而下的神速。一个“登”,一个“到”,传神之笔也。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感慨和规讽:你在河中垂钓,岂能眼巴巴地羡慕鱼儿?小鱼儿啊,你不要随波逐流。言外之意是说:人要正道直行,不要贪图非分之得;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可随波逐流。规讽之意,见于言外。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诗人通过形象地类比,表明一个做人的道理:不同流合污。像鱼儿肚中无匕首那样,就不能够成为临敌助力(即不足以“助吴儿”了),就是说明做人和做鱼是不一样的,若是顺着大势而流走顺流而下不仅违背初衷也讨人烦。要正直上进及做鱼的妙处和与人钓鱼的心态分析体会这句很重要哦!最后用典说明不要怀有奸诈和居心不正。这一笔,耐人寻味。
诗作通过对河中鱼的神态及其对游鱼所寄寓的思想志趣的描绘,阐释并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人格理想。思路开阔、寓意深远、比喻贴切、诗味醇厚。以闲适恬淡之心态咏鱼并以之自况、托物寓言展示人生之理念人格之超凡具有深厚的意蕴悠远的旨趣显示了梅诗艺术风格之美。“如盆山纵纵,不甚玲珑。却有一种幽姿韵态诱人处也”。一如幽深山谷之中美人松或稳坐磐石之上,或挽袖临清流正其衣、濯其缨,显出了淡泊潇洒出世情趣、清新雅致美感具有诗意的美和美感怡悦的韵致物态行止足为人楷模又富含劝戒警世作用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读其诗时应予以品味和领悟的。
诗人写鱼并非只是借物寓言而已它与诗人的生活情趣、人品精神是有联系的从中可以见出诗人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及随遇而安的超凡脱俗的飘逸风神也就是说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蕴含在其中了这大概就是诗人要借“鱼”这一意象表达的主要内涵吧!这也应当是我们要予以体味理解的。
诗中游鱼神态及其寄寓的诗人理念——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淡泊超逸的审美理想和人格追求——均得到了形象传神的呈现和淋漓尽致的描画同时又以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现手法蕴含了诗人对世态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美好理想的祈向追求。
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意趣盎然富有诗意美感和审美怡悦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