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
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这首诗描绘的是梅尧臣对好友徐元舆所任建德县令这个清闲职务的赞赏,其中体现了这位好友风雅而清静的性格特点。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的平静心情,充满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家乡淳朴生活的热爱。
在诗人笔下,建德县似乎是个美好的地方,周围群山环绕,如同围住一个美好的寓言,美不胜收。每一座山峰都以它们的静谧和雄伟与县门相对,这是何等富有诗意的一幕。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之美如同晨曦的微光洒满大地。
诗中提到了几个典型的元素:静寒的琴意、闲厌的鸟声、山茗的清香、池莲的繁茂,这些都是诗人对建德县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是他对友人生活的赞美。琴意古,暗示了友人性格的沉静和雅致;鸟声喧,则反衬出友人生活的清静;山茗、池莲,更是生动地描绘出建德县的秀美风光。
而诗人的“讼稀应物咏”一句,更是赞美了友人处理公务得当,使得县中无讼,人们得以有闲情逸致去吟咏诗歌。这种描绘无疑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敬佩。
整首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热爱。尽管徐元舆担任的是清闲的县令,但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诗人的高度赞扬。而这也正是梅尧臣希望自己的故乡能保持的那种淳朴、宁静的生活方式。
译文:
在群峰环绕的建德县中,千峰竞秀,与县门相望。这里的寒梅古琴之音,充满了寂静之韵,令人心旷神怡,听不到喧闹的鸟声,反倒是充满了安逸。山中生长的茶叶烹煮后仍显翠绿,池塘里盛开的莲花更是繁多。公堂下的人们闲聊着生活中的趣事,没有纷争,只有兰荪悠悠飘香。
诗人以淡然的笔调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其中蕴含着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故乡生活的深深热爱。读来令人对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心生向往,也对诗人的高雅气质和深情厚谊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