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鵷雏始出巢,欲矜五色羽。
乃见郡鸱盘,壤中将有取。
梧桐与竹实,安得在平土。
所趣固已殊,而何不远举。
幸失网罗目,宜还兰蕙圃。
故乡有嘉林,其下可以处。
会侍朝阳鸣,贺夔成律吕。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一篇赏析文章:
这首诗以“送”字下得蕴藉自然。一开始就以比兴发端。据《庄子·徐无鬼》:“ 夫鵷雏,文质发分,圣人而后知之。”这开头两句是说,你像一只羽毛初长、刚离巢窝的鵷雏,想要炫耀自己五彩缤纷的羽毛,谁知飞到郡府,却会遭到郡官的觊觎。那身姿矫健、一往直前的郡官,倒很像鹰鹞一类食肉鸟。这里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暗带讽刺的意味。
“梧桐与竹实”两句,是反过来说:你虽然身在穷乡僻壤的竹实、梧桐丛中,像鲲鹏初飞那样,还有几分天真、稚气,但你一定会扬名天下。“所趣”两句一换头,又改用宽慰语劝其要泰然自处。言外也含蓄地指出那些官僚之所以贪求不厌,“盘踞要势以吞下”者,实隐藏祸心,世间大有人在。因而前文那尖锐的讽刺也随着荡然。随即在结处推出富于诗意的想象,另开一番境界:“幸失网罗目,宜还兰蕙圃。”“网罗”喻正人君子的法网,一经疏漏,便可脱身而出;回到兰蕙圃中,便可自由自在地耕耘、采佩而歌咏了。
诗中写送别后的想象,更显得情景如画。“故乡有嘉林”二句,满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回到故乡后能有所建树的美好祝愿。他想象故乡有了一片好大的嘉林,好一个可以安心耕耘、采佩吟咏的地方。这一片嘉林,既是实写,又寓春树之喻;既含“前程万里”之望,又含“修身洁行”之勉。诗题是“送”,这就不是单纯的惜别祝福之作,而具有一般送行诗以外的涵义了。
在写法上此诗更得梅诗之神。比兴、反衬都采用了双关寓意的手法,“桐”“竹”兼取,明言梧桐而不直言菊竹。其实本诗关键就在那桐与菊合说的“会侍朝阳鸣”句。在这里它另包含了一种诗意—成和谐政教而跻攀于朝堂吧。整首诗寄寓劝勉规讽之意是逐渐次第点透的。后幅用富有诗意的画面映带而出末二句或也是一种更好的手法吧?或许诗无达诂之说就在于此吧?谁能以完整的视觉形象造成生动的诗意和体现词人的笔思与诗意所在而完全统一的风格特色?有北宋“三梅(起元、方回、曾纮)”的例子应当说不难达到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这首诗从比兴发端到点出比兴之“比”之寓意为止(前八句),中间两联纯属议论(也说得含蓄而曲折),至尾联则将意脉轻轻一折便妙语双关地将劝勉与规讽承接而出,具有回环吞吐之妙用。这就是所谓蕴藉自然的风格特色吧?也正是此诗所具有的长处。此诗与其说是一首送别诗还不如说是一首言志诗或自勉诗。这种种不纯是为了避开纯写离情别意的俗套而为之的。总之它是以新颖而自然的风格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