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三鸟》宋梅尧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梅尧臣

《三鸟》原文

翩翩三奇鸟,反择松桂宜。

二鸟同所向,并立高高枝。

一鸟依别树,屈比二鸟卑。

嗟嗟天下鸟,莫与三鸟期。

三鸟鸣少和,蒿间多鸒斯。

频频徒尔党,三鸟安可期。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三鸟

宋 梅尧臣

翩翩三奇鸟,反择松桂枝。

二鸟向高树,屈翅依卑枝。

天下鸟所向,择木诚不疑。

岂无鸣其间,蒿下无惊飞。

世间众禽类,莫与三鸟期。

三鸟鸣少和,蒿间多鸒斯。

虽有同枝类,屈节依蒿茨。

三鸟高飞去,千里空遐思。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梅尧臣的《三鸟》诗,以“三鸟”为题,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中“三鸟”或指三种不同种类的鸟,或指三种不同品质、不同行为的鸟。诗中描绘的三种鸟的形象,昭示出三种人生态度及其结果。它告诉我们:人应像“二鸟”那样志存高远,择高处立,往高处飞,不甘居下;而决不应当像“一鸟”那样目光短浅,见异思迁,畏难苟安。至于“蒿间鸒斯”,尽管它声声鸣叫,终究难以与“三鸟”相期。

诗的首联以“三奇鸟”点题,写三鸟飞翔时翩翩而翔,各择其最适宜的枝条与栖息之所。这就像今人所说的各有所爱、各适其适,颇富哲理意味。梅尧臣写此诗时正在知襄阳府府曹。诗人“怀所钦重、未获一面者二十余年”(《宛陵先生年谱考略》)。故此诗或有所托。次联进一步描写“二鸟”之不同凡响。“二鸟”向高处飞翔,择木而栖,表现出一种向上的精神。“二鸟”立于高高的枝头上,显示出志存高远、不同凡响的英雄本色。而“一鸟”却屈翅依傍于卑枝之下,表现出一副奴颜婢膝、毫无骨气的奴才相。三联即以“天下鸟”为喻,对“一鸟”进行批评、鞭挞、嘲讽。“天下鸟”不耻下问,“莫与三鸟期”,可见此鸟卑污下贱。“蒿间多鸒斯”,点出世间同类既卑且污者所在多有。“蒿”,草名,“间”,孔穴之所在;“斯”,刺猥也。有高有低,能屈能伸;“斯”,也就是诗中之所谓“一鸟”。它在高耸的蒿间向上仰望,感叹它的同群“亲爱者”,不足以同生死共患难;“可怜的人”,作出禽兽不如的事,却又渴望于日月的期盼相聚……后一头的抒情遥曳可鉴,“嗟嗟天下鸟”,大骂于此也在等级观念和“宦海浮沉”困扰于浊世的你他,“最不高歌觅知已”为什么做不到至诚友情的份上了!人在貌似支持的支持、看似扶摇的扶持之中可如何谋图反握江山月,《关云跪剑题华容》。其中的彷徨迷失将达情无奈分明瞩笔详示人间有多少曲终人不见芳草化清流(俗世的种种变化),它教诗人看淡得失,放眼于博大的思想之天地,视此烦恼如飘风之未可树缘——青云可期则慕陶令达旦吟闲诗把酒唤白云知己(只可同饮);清流可乘则效庄子顺其自然归去来!当如此旷达胸襟为三鸟选择的高远人生观也!七、八句重又赞美“二鸟”,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三鸟鸣少和”,指陶渊明和刘伶等名士之流,“鸣少和”即鸣不平之意。“蒿间多鸒斯”,则指世间小人太多且又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这两句是诗人对那些不学无术、见异思迁之徒的鞭挞和嘲讽。全诗至此,一分为二:前半通篇用比喻对各种人生态度予以描绘评价,以寓意深远、寓意精妙取胜;后半续写三鸟中更高一层志向的表现以简古平实取胜——一首绝妙的好诗是断不可只取己见而忽略对台下人的考虑的。清代浦起龙论此诗曾指桑骂槐称诗人开风气之先曰:“前后逸少晋处士,龙眠丛霄七凤鸣。”自古公正是必须也有双目失明的终使浑浊腐败笼罩文坛得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