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书李学士北使集後》宋梅尧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梅尧臣

《书李学士北使集後》原文

苏武艰穷只四篇,五言风格到今传。

节旄零落都无咏,枉在胡中十九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书李学士北使集后》是梅尧臣为赞扬北宋初著名文学家李仲略的《北使集》而作的一首诗。

首句“苏武艰穷只四篇”借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困苦艰难而持节不屈的事迹,称赞李学士在北地寒苦的生活条件下,能作诗五言诗传颂至今,成就了五言古诗的高妙境界。用典贴切,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发扬,又是为自己的文学修养补充内涵。

苏武持节北使匈奴,面对边塞大雪、朔风、严寒,十九年间苦不堪言,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除了体现朝廷屈节求和而要履礼以外,只写到了《传心》、《留别》四首诗。这正是对“四篇”含义的深邃诠释。而眼前李学士在《北使集》中写边塞苦寒生活,以及所见的塞外胡儿乐舞之事却作多方面描绘和抒写,用典精当,含义深刻。

次句点明五言诗的风格。唐宋人非常重视五古的作法及艺术风格,唐人五古风格多样,清丽淡雅、古朴生动,这一首显然属于唐人风格。第三句又点明节旄零落(即“节苞”)之事。苏武手持旄幡,旌节零落,虽然历时久远,但他的爱国气节至今仍被人们歌咏着。这里反衬李学士《北使集》中有关边塞的诗篇留传下来的很少很少。

最后一句“枉在胡中十九年”,是批评李学士的诗集里边没有很好地写苏武在匈奴十九年的艰苦生涯。这一句与“节苞零落”相呼应,可见作者对苏武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内容丰富,通过苏武十九年的边塞生活与李学士的诗集里内容相对比,借以赞美李学士的诗作有继承发扬前人诗歌事业的高妙境界。同时通过比较,又看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或是眼高手低;或是有能力不会写;或是不知该写。如此观照下自身的优点未必能够常占先,不是拙了笔杆就是笔法迟滞寡陋进步艰难罢了!今人在习诗词篇不得要领者多的情况下,也难免落得个手拙眼拙眼高手低罢了!

至于用现代文翻译如下:

苏武在匈奴困苦艰难只写了四篇诗章,他的五言诗的风格直到今天还在流传。关于他节旄零落的诗歌咏唱几乎没有,白白地在胡地呆了十九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