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李尚书挽词二首其一》宋梅尧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梅尧臣

《李尚书挽词二首其一》原文

伊水西头月,青山北脚云。

夜台无复晓,阴岭有时熏。

龙剑双埋没,庭兰竟郁芬。

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梅尧臣的这首《李尚书挽词》以哀悼的笔调,描绘了李尚书离世后的场景。首句“伊水西头月”,诗人以景起笔,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月夜图,月光洒在伊水的西头,如同照亮了逝者的去处。次句“青山北脚云”,诗人转写山脚,看似对环境的客观描述,实际上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死转换,尘归尘,土归土的感伤与无奈。“夜台无复晓”和“阴岭有时熏”, 以此可见尚书精神的浩气凛然 ,竟然利用道人的语意往来照顾百灵及其三个遗少的死后依栖;“夜台”与“阴岭”是以来说明灵神地方的更多寄寓。但是死者不能复生,这是诗人最深切的悲哀。

第三句“龙剑双埋没”是对李尚书一生的高度概括,李尚书生前或以忠烈著称,身后也葬有宝剑,所以这里将他的刚正忠烈精神加以进一步渲染。“庭兰竟郁芬”是对李尚书的家属的安慰,也是对李尚书身后荣誉的肯定。最后一句“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则透露出诗人对李尚书门生故旧的深深同情,他们或许已经为他们的尚书主人修有墓碑,然而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今日又能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尚书主人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一位逝去的英雄的哀悼,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李尚书一生的概括,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力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在伊水的西头,明月依旧照耀,青山北脚,云雾缭绕。那寂静的夜台世界没有黎明的阳光,那阴暗的山岭有时会被温暖。两柄龙剑静静沉睡在此,庭前兰花香气依然浓郁。不知道门下的弟子们,如今还有谁会记得那位道旁的文人的事迹呢?这是对逝去的诗人的惋惜与怀念,尽管时过境迁,尽管世事无常。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