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宋梅尧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梅尧臣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原文

堂下一匹郑虔马,栏边两株安石榴。

但能有酒邀佳客,亦任狂花落素瓯。

侍女红裙无好色,主人白发自侵头。

欲歌翠树芳条曲,已去洛阳三十秋。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梅尧臣与友人陆子履、曾子固一同观赏自家石榴花时所作,他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表达出悠然恬静的心态,折射出视若等闲的花落花开的人生哲学,反映了退居闲适、乐观旷达的文人气度。

首句言石榴栽在宅院栏边,该处有过郑虔画的“凡木”。称其美而以其郑画夸耀朋友是有几分奚落和玩笑。两句为并列对偶句。接下来三句即直接描绘石榴花,“但有”一句领起,“狂花”即石榴花,它着花稠密,一团团,一簇簇,有如雪球,装点着朱栏翠屋。素瓯是指白色的茶杯。这里诗人以“有酒邀佳客”照应上句的“石榴”,以“狂花落素瓯”照应下句的“翠树”,使全诗显得生动有趣,情趣盎然。

“亦任”二字显得悠然自得。此句中又包孕了任花落去的意思。在诗人看来,花开自有花落,花落花开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无需怎么担心和忧虑,任其自然。于此构成一种恬静淡泊的意境。五、六句是劝诫侍女和自我调侃。“红裙”指年轻女子的衣裙,“侵头”指渐生白发,暗寓衰老将老之意。“好色”与“无好色”,包含着纷纭乱眼的惊叹和报之以苦笑的想法。“自侵头”,将烦恼忧愁丢在一边。并与“任狂花”意思相承,也就是要将“任”字的意义一直贯穿下来,否则于理难通。通过两组近义词妙合二舍的表现:诗人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无限惋惜和哀怜之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出诗人欲歌花树的情景,可惜岁月已老,青春不再,往昔的翠树芳枝如今已落叶飘零了。此句大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之意。“已去洛阳三十秋”,洛阳乃古时名都,以喻故乡。“三十秋”暗寓贬谪时间之长和岁月不饶人之意。

这首诗语言平易如话,风格清丽典雅。全诗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和吟咏,表现出诗人安时处顺、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的襟怀。就诗论诗,它的艺术魅力主要凭借其独特的个人情趣和生活哲理取胜。它并非锤炼字句之文约意丰的名句式或风韵深曲的绝句;而是淡语趣语之典范。其风趣所寄、郁结难舒者通过通篇自然质实而又雅而不厌的艺术创造毫无遗露地尽情吐放出来。且还并非轻松并非佯狂更并非低能无聊与那种通篇旨在于点破观众面具迎合逢迎心理——文艺理当娱人悦己间更能开启人之心智。由此看来诗词雅意者别有意趣妙趣天成或空灵超脱或平淡隽永其间分寸深得人心更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非凭虚之语自矜清高绝尘或甘苦备尝专谈现实民生者流为艺苑之光矣!

整体来看这首诗所展现的是一种静中之动、淡中之乐的境界。这正是梅尧臣诗风的一个重要特色。他善于通过朴素自然、明快清新的小景小物来反映诗人平静恬淡而又乐观向上的思想情趣和心情。这种诗风对于宋诗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译文:

庭院中一株石榴树栽,树下有郑虔的马图一幅在;栏杆边两株石榴花艳丽,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惹人爱;邀约好友共赏这美景佳,狂风吹过花瓣纷纷落白瓷碗;侍女们着红裙聚在一起赏花笑,老夫我头发花白也自爱吟哦;想要吟唱枝头优美的歌曲时,转眼间三十年已过岁月匆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