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五月十三日大水》宋梅尧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原文

谁知山中水,忽向舍外流。

谁知门前路,已通溪中舟。

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

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滮。

浮萍穿篱眼,断葑过屋头。

官吏救市桥,停车当市楼。

应念此中居,望不辩马牛。

危湍泻天河,漫漫无汀洲。

群蛙正得时,日夜鸣不休。

戢戢後池鱼,随波去难留。

扬鬐虽自在,江上多网絇。

纷纭闾里儿,踊跃竞学泅。

吾慕孔宣父,有意乘浮浮。

现代文赏析、翻译

五月十三日,一场大水席卷了整个村庄,诗人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所震惊,他的心情也随着水势的涨落而起伏不定。他感叹着大自然的威力,也为乡亲们遭受水灾的困扰而担忧。在他的描绘中,原本静谧安逸的山村水乡变成了汪洋一片。在这水患之日的记忆,涌现在他的脑海中的是一种空灵悲怆的气氛,有一种无人救援、无辜遭受洪水的感受,深深的蕴涵在他质朴的语言之中。

首句“谁知山中水,忽向舍外流”,诗人用疑问的语气,描述了突如其来的洪水,把山中清泉的力量形象地描绘出来,那种“忽然”流出的力量令人惊讶,也让人们意识到自然力量的无常与巨大。次句“谁知门前路,已通溪中舟”,又一幅新的场景浮现眼前:洪水把原来的小径冲刷成通途大道,昔日的街道现在已经变为一条河道。作者巧妙的叙述使得人们对这巨大的改变产生敬畏感,并提醒人们在灾难面前要有应变之道。

再往更深一步探究,作者的描述把一群群“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的生灵也融入了其中。作者把“蛇”和“蚓”拟人化,他们或许是感受到了灾难的临近,也或许是在这场大水中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这些生灵的出现为这个水乡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韧性。

诗人笔下的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滮。浮萍穿篱眼,断葑过屋头。这些描述更是生动形象,把水乡山村的独特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以湖滮来形容我家四周的环境,用浮萍、断葑来描绘水灾后的残景,使人如临其境。

而在大水中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官吏救市桥,停车当市楼”,诗人在这里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官吏们在灾情发生后的行动,他们在灾情发生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同时也为灾民们提供了临时的交易场所。“应念此中居,望不辩马牛”,作者用一种深情的笔触描绘出灾民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无助、无奈、无望的心情被诗人以一种深情而细腻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的结尾,“群蛙正得时,日夜鸣不休”诗人再次借物言志。这群生机勃勃的青蛙在大水期间繁衍生息,充分说明了生命的顽强。诗人的情绪在这种生命力量的反衬下达到了高潮。“纷纷闾里儿,踊跃竞学泅”,这些场景也在不断的启示着我们: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努力生活下去,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和自由。

综上所述,梅尧臣这首诗既有他对大自然之威力的深度刻画,又有对民生疾苦的真情描绘;他用诗歌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一个灾难四起却又生生不息的水乡山村;而这也恰恰正是他在我国古典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与贡献之处。让我们体会他那情深义厚而又胸襟宽阔的心灵世界与艺术风格。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