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幂历庖烟出彩油,欲通云雾未能周。
温薪烧尽日停午,试问霏霏何处浮。
这首诗所体现的情景无疑赋予人温暖的生活质感和对周围世界和万物的敬重和观察之深刻。“幂历庖烟出彩油,欲通云雾未能周。温薪烧尽日停午,试问霏霏何处浮。”清晨太阳照亮主厨人油烟腾空升起的图景引人瞩目。“油”,给烟雾披上了层层色泽。“欲通云雾”,借用成语进一步显现烟雾之大,甚至云雾都显得有所不及。此情此景令人想到王维的名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不免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笔锋一转,以“温薪”为引子,表达了人世间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事物的变化是无尽的,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的变化。薪炭燃烧起来固然带来了温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薪炭终究会烧尽,那令人温暖的光和热也随即消失。在诗人看来,如果从一整天来看,似乎一时一刻也没有停顿,因为无论多么温暖的火光最终都会消失殆尽。然而这正是人生的常态,正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人生也必然要经历起起伏伏、高潮低谷的过程。最后一句“试问霏霏何处浮”的意味深长。“霏霏”本指雪花纷飞,但在这里显然是借用其形容雪白的颜色。诗人在问:雪白之物究竟从何而来?回答是:它就在我们身边漂浮着。这无疑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是否也是如此,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它们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炊烟、火光、雪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些感悟既是对人生的反思,也是对人生的赞美。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现代译文如下:“在厨房烟雾中升起一缕缕油脂般的烟气,似乎想借力云雾将无所不及。那燃烧的薪炭一天之内会烧尽午时阳光,试问那雪花般纷飞的白色在哪里飘浮呢?”在这段现代译文中,我们尽力传达了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同时又保留了诗人原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尽可能地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以便更好地传递诗歌的美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