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梅尧臣
三年守庐次,雨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诗的前两句,点明过石子涧、塘边之时,也正是送别友人的时候。“三年守庐次,雨回来涧边”,这两句的“守庐”“雨回”,足见诗人与友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前一个“守”字,含有坚持之意。后一个“雨”字,则表明此番别离是因朋友不弃而不得不远离。诗人对友人那股依依不舍之情,见于笔端。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这两句,是诗人别前对友人一番劝勉的意思。诗人伫立塘边,爱看鱼儿戏乐,用鱼儿的欢乐,衬托出人间的离别之苦。那野外青竹劲秀,只是默默地伫立在那里,这也为离人设置了一副凄清的画面。正因为友人待他甚厚,所以临别格外伤情。一个“贤”字,既表明对友人的敬仰,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说明此次西去,是奉命赴京,与朋友暂时分手了。友人送至涧边,此时又值夕阳西下,面对流水,自伤此行。“小隐”二字,说明知已尽管人散,然友谊仍然浓厚。“逢”字回应了上一颔及此。当年这个地方是一别经年后的重新相遇的地方。“重将车马去”写出本来可以从便道驶回去的地方,这里饱含分别,不好在此争着重见高下的客气虚辞,语言本色自然。“惊起野鸥眠”也是生动形象写出了当初别离的动人情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此刻惊动之美而惹恨的痛切。总之首尾二联情景兼融,对得恰到好处,前后照应而又灵活自在,通篇圆转自然。
这首诗的题材内容并不离奇,但却具有引人入胜的力量。全诗紧扣题意,将送别与回顾过去的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实感出发,却又自然而然地融入事理情致。在艺术表现上,“爱鱼”“见竹”显示出诗人构思之巧;“惊起野鸥眠”则见出效果之大。这都充分体现了诗人艺术构思的匠心。
现代译文:
三年默默守在庐舍,雨后归来渡过石子涧。
塘水清澈爱鱼儿欢乐,雨后春笋见贤君风采。
如今我西去任职之日,恰逢君隐居悠闲之时。
再驾车离去惊起鸥鹭,又添离别之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