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宋魏了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原文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

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

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

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现代文赏析、翻译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於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宋词的美妙之处在于含蓄而富有哲理,像魏了翁的这首《水调歌头》就充满了这样的韵味。下面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开篇两句便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一个夜晚,薄露浸润着秋色,细雨洗濯着湖面,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秋意和静谧。“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两句中,“特地”和“风月”再次点明主题,即描绘出秋天的月夜景色,“管领老臞仙”也表现出词人自己清瘦的形象,也喻示着秋景带给人的清爽、闲适的感觉。

“雁落村间杯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这三句描绘的景象就与上文有些不同了,开始出现人物的活动,这种转变给人以一种流转自然的感觉。前两句写的是人与动物的动作,然后引出人的动作来,人的活动已经引起了词人的感想:“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自己的活动也许惊扰到了村中的老农或渔夫吧。这几句中的生活气息很浓,体现了乡村特有的宁静和平的生活状态。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这三句写的是古代的官员出行时的盛况,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词人在这里引用也表明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於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这仍然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所乐不存”则体现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情操。在整首词中,“所乐不存焉”这个结尾体现了魏了翁的品质和情操。

在整体评价上,这首词也表现出了魏了翁的人格魅力。在秋夜乡村中看到的一片宁静、平和的景象让他感到满足和喜悦;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淡泊让他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对于人生的反思也体现出了他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这首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以上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只是一种赏析方式,不能直接当做原文来读。如果想要深入理解这首词,建议大家可以多读几遍原文和相关的诗词赏析文章。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