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魏了翁
三十六源光夺鉴,九千余顷稻盈车。
何年使客徼微利,不管稽阴数万家。
当然可以,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古以来,兴化及不公带来的不平等待遇成为朝野深叹痛的事,而有胆量力挽其倾斜局势的人亦大有前贤今豪,无不赴曲争寸地为民请命。魏了翁这首诗,就是以这种民本思想为基调,以自己沿途所见为依据,抒发感慨之作。
诗的首联“三十六源光夺鉴,九千余顷稻盈车”,诗人以恢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水乡物产丰饶的画卷。三十六源的水光如明镜夺亮,“九千余顷”稻田丰满似车满仓。“三十六源”据宋地理书《通典》所记,为绍兴余姚县、萧山县之间的“四明九溪”,径入钱塘;“九千余顷”概指上虞县境内所种的水稻田,这是一个广袤而壮观的水乡世界。“夺鉴”意即光亮照人,“盈车”形容粮食之多,车满为“盈车”,这里形容稻谷堆积如山。
颔联“何年使客徼微禄,不管稽山数万家”,由物产丰饶而及人事,诗人自叹何时为了微薄的俸禄而来到会稽(今绍兴),却不管沿途所过之处数万家因赋税繁重而受的苦。一个“不管”可见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一个“使客”与“何年”自嘲,一个“微禄”与“数万家”对比,都是诗人借以倾诉内心的沉痛。
尾联“欲采百亩为园圃,君言只可种黄精”,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一方面想弃田辟为园林以解衣食之忧,一方面又被告知田地仍须耕种以恤民艰。魏了翁在《鹤山集》中曾多次表达了弃官为民的思想:“吾志在畎亩,岂伊私禄情”,“我宁无禄食王居”。这首诗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全诗语言质朴真切,无雕琢之笔,意蕴深沉,情感厚重。诗的前联以生动的物产描绘出江南水乡的富饶景象,后联以自责自谦之语表现出诗人弃官归农的愿望和深情。这首诗把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言辞间流露出一片至诚,没有半点夸张造作。看似平淡质朴,却见其高风亮节。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