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权德舆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锡杖歌送明
古人来自西域的天竺,足迹遍及皇朝的每一座寺庙。 口吐佛经如贝壳翻新,手中锡杖铃声泠泠清脆。 锡杖护身护法,犹如佛光洒满石濑云溪,沉寂深邃。 乍来松径,风声更显凄冷,映衬霜天月色清辉。
夜深人静,禅房诵经声寥寥,月光如银挂在枯枝头。 真法常传心不住,世间万物皆为佛缘。 不论东西南北,随缘而行,足迹遍布天涯海角。 明公此行将去何处?何时归来仍未可知,应是真游天台之路。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权德舆的这首诗《锡杖歌送明》充满了对明公锡杖僧的赞美与敬仰。诗人从明公的西域出身,足迹遍布皇朝寺庙写起,表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修行的高深。口吐佛经如贝壳翻新,手中锡杖铃声泠泠清脆,这些都是对明公修行境界的生动描绘。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明公护法护身的形象,锡杖犹如佛光洒满石濑云溪,深邃而寂静。同时,风声更显凄冷,映衬霜天月色清辉,也表达了诗人对明公禅修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以明公将去何处?何时归来仍未可知,应是真游天台之路结尾,表达了对明公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一位修行高深的锡杖僧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