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介甫明妃曲》宋梅尧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梅尧臣

《和介甫明妃曲》原文

明妃命薄汉计拙,凭仗丹青死悮人。

一别汉宫空掩泪,便随胡马向胡尘。

马上山川难记忆,明明夜月如相识。

月下琵琶旋制声,手弹心苦谁知得。

辞家只欲奉君王,岂意蛾眉入虎狼。

男儿返覆尚不保,女子轻微何可望。

青冢犹存塞路远,长安不见旧陵荒。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梅尧臣的《和介甫明妃曲》是一首充满哀怨和悲愤的诗,它以明妃为主线,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矛盾。这首诗不仅是对明妃个人的同情和哀悼,更是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明妃的命运,表达了对汉代政治的深深失望。明妃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她的生命被汉朝的政治算计所束缚,而她只能依靠画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诗人通过描绘明妃的无奈和悲哀,揭示了当时政治的冷酷无情。

其次,诗人通过明妃的遭遇,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性。明妃为了汉朝的繁荣,离开故乡,去往异乡,但是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在汉宫中,她只能空流泪,无法挽回自己的命运。然而,当她被放逐到塞外时,她却与月下的琵琶声相依为命。诗人通过明妃与琵琶声的交流,展现了明妃内心的苦闷和挣扎。

再次,诗人通过对明妃的评价,对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诗人认为男子都无法保持忠诚和诚信,更何况女子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明妃的希望和期待显得如此的微弱和无助。诗人通过明妃的遭遇,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无助感。

最后,诗人通过对明妃的同情和哀悼,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青冢仍在,长安已荒,但明妃的故事仍然在人们心中回响。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从明妃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反思历史,期待未来的世界能够更加公正和平等。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诗人在诗中传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历史的反思,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