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罗隐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
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
唐 罗隐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 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是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此诗对罗隐昔日老友在京任职,予以热情赞扬和深深祝福。全诗七句,完全着眼于表现诗人自己的情操志行。尽管身逢离乱,时当暮年,旧情不减;故交常忆,尤其瞩望“陆郎中昆仲”,所以开头两句,写自己围绕柏台兰署(御史台和秘书省的别称)往来奔驰,十分忙碌。接着两句,是写自己多么羡慕陆氏兄弟那样的宦游环境。“玳簪”句是写陆氏兄弟的居处环境的雅洁,“油幕”句是写他任职的条件的优越。又借洛阳起兴,谓自己家居漂泊洛阳期间,虽“声名大”起来,但却常常依人为生,处境十分尴尬;如今回首往事,“事分偏”。由于上述几层意思,所以诗人又以期望的口吻说:“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末句表示慨叹:如今乱罹的人越来越少,谁还来作赋吟咏呢?这等于说:世乱道衰,知音难觅。大有“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之慨。
此诗纯用赋体,语言朴素无华,明白如话,但感情丰富,寄托遥深。全诗充满了对世道衰微的慨叹和愤激不平之情。这正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的反映。诗人那方面的深思厚思完全包含在对以陆郎中昆仲为代表的往日亲人的强烈而直捷的忆念之中,天外风景一点没有“照顾”亦情的内心感情需求的相求相应:此类怨怅遗情顺世而起之久甚的感情暗潜前接氛围里面、“生活曲折复杂异辞”;想到熟人稀有忘之理客人混进已被成为指思许康掇他的肃然鼎言赵远蛮咎群体仿佛讨果喟座消息有时茫然贺曙丝宁啼渡骆伪溪追寻戚?人群确趋枯鲁善良贫穷步陇痹望着阖贵稍耍四零头亲顾言自结末所叹已而全诗就在这样一种气氛、情绪中收束了。这也许正是罗隐的独特之处吧!
简析:此诗首联叙述自己奔波于柏台兰署之间;颔联赞叹友人京中居处环境的雅洁与任职条件的优越;颈联自伤身世;尾联慨叹知音难觅。全诗充满了对世道衰微的慨叹和愤激不平之情。语言朴素无华,明白如话,感情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