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江都》唐罗隐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罗隐

《江都》原文

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

九里楼台牵翡翠,两行鸳鹭踏真珠。

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

惆怅晋阳星拆后,世间兵革地荒芜。

现代文赏析、翻译

江都

罗隐

淮王宴动大江都,

曾忆吾身坐画图。

翠壁烟岑诗里识,

香云泉溜月中孤。

今愁郁郁谁能奈?

胜事时时复自娱。

纵辔何辞莺历历,

刘公兼美尽江湖。

初读此诗,觉雄浑有气,若风雷涌动,峥嵘峻峭,不作一般绮罗脂粉之声。首联追忆当年淮王宴客,丝竹箫鼓之场,自己也曾列席高坐,诗笔中便有自负之意。丝竹之中有鸟,箫鼓之中有龙,下颔联承上“翠壁烟岑”,直接描写楼台景色。“真珠”指月下楼台映射在水中的光珠。“两行鸳鹭”承“翡翠”,翡翠飞翔,洒下无数明珠。“踏”字用得新奇,倘改为“冲”、“没”即毫无音响的趣味了。由于当时的极盛情况,“声容隆盛”,乃达于极致的表现,对照后来唐室的河山支离、生民涂炭、李氏之深遭巨恸的结果看去,看它的正面的波深的美意作如是感的痛激中含着无限的悲酸,也就不难想象了。诗人从大处落笔,写得堂堂正正,不作小巧的描摹。颈联一方面写自己乐府歌诗的流行,一方面也寓有对当时朝廷的讽谕。尾联即景抒怀。江都一带黄莺儿声连不断,任人欣赏;自己的诗歌真如蜀锦般的美丽富厚,也有豪华壮阔的气象。末句夹以晋阳战鼓的形象,诗人意在隐喻当朝国势的动乱和人民的痛苦。就一首绝句的兴象看,似直而实曲,“直”中含曲,直中有妍丽之处。

译文:淮阳昏君设宴大江都, 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坐席。 楼台耸入云霄引来鸟, 两行鸳鸯飞上珍珠柱。 秦地歌曲吟唱丽句美, 新诗转新题锦缎般铺。 惆怅太原星坼后国运, 人世间战乱连年苦无边。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