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唐李白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李白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原文

客来花雨际。

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

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

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

烟萝欲暝时。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创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客至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挂青锦,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李白笔下的山水诗,大多带有一种“仙气”,而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描绘的昌禅师山池,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充满了宁静与祥和。诗中客至的欣喜,金秋的落水,石上的青苔,疏落的杨柳,以及高僧的拂尘,童子的献梨,都在告诉我们这个禅师山池的故事,并在这个故事中加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李白对侄子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的赞美,可以从他对金池秋水的描绘中看出。金池秋水,仿佛是整个山池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美吸引着每一个来访者。这里的秋水落金池并非单纯的景色描绘,更是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崇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使得整个山池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诗中的“片石挂青锦”一句,更是将山池中的石头描绘得生动有趣。青锦般的青苔覆盖在石头上,仿佛是石头披上了一件华丽的绿袍。而“疏杨挂绿丝”一句,则将杨柳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疏落的杨柳在秋风中摇曳,绿色的枝条如同绿色的丝带在风中飘扬。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在高僧拂玉柄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禅师的宁静与超脱。而童子献霜梨的描绘,则让我们看到了山池中的和谐与欢乐。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山池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仿佛这里就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最后惜去爱佳景的描绘,将诗人对山池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烟萝欲暝时则带有一种岁月流转的感觉,但是尽管暮色即将降临,诗人依然恋恋不舍这美妙的佳景。也表现出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的热爱。

整个诗作行文流畅,饱含情感,从景色到人物无一不饱含诗人的深情和细致观察。整个诗篇是一首赞歌,赞美人间的美丽与和谐。这种诗意地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境界在李白的诗歌中十分罕见,也是他在诗歌艺术上的一个突出贡献。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